2025年6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協會(EAPC)及歐洲心臟病學會心血管護理和相關專業協會(ACNAP)聯合發布了一篇科學聲明,系統評估了各種飲食對心血管疾病(CVD)風險的影響,包括飲食模式、特定食物及營養成分的作用。
原文鏈接:https://academic.oup.com/eurjpc/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jpc/zwaf310/8161061
EAPC和ACNAP建議總結
推薦以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模式,盡可能不進行超加工、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
推薦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或素食(非純素)飲食;
建議增加膳食鉀攝入量,以及攝入類黃酮、木脂素、硫代葡萄糖苷或植物甾醇等植物成分;
減少富含超加工食品、肉類和飽和脂肪的飲食模式,減少鈉攝入量;
避免不吃早餐或餐間零食的行為;
醫務人員應避免開具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處方,也不建議純素飲食,因為這些措施似乎對CVD風險沒有顯著影響。
適量飲用咖啡似乎與CVD風險無關。
每日攝入1單位酒精或可降低心血管風險,但不應鼓勵患者為了預防CVD開始飲酒。
飲食模式
自然飲食模式
自然飲食模式是指個人形成的一種符合個人飲食偏好或習慣的、飲食組成較為固定的一種飲食模式。多年研究觀察到幾種典型模式,例如"肉類薯條"模式、"果蔬"模式以及"高脂高糖"模式。還有研究總結出以精制谷物、加工紅肉、高脂乳制品為主的"西方"模式,或者富含果蔬、白肉和低脂乳制品的"健康"模式。紅肉、加工肉類和飽和脂肪的過量攝入與糖尿病和CVD風險升高相關。
循證空白:
l 需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探究不同的自然飲食模式對CVD風險的影響;
l 需探討自然飲食模式的形成原因;
l 自然飲食模式干預的獲益未知(對整體健康狀況、對心血管代謝疾病)。
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
地中海飲食是一種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健康脂肪為輔的飲食模式。DASH飲食是為控制高血壓,以“富含水果、蔬菜、蛋白質,低脂、低糖、低鹽”原則設計的飲食模式。多項研究表明,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均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
循證空白:需探索如何普及這兩種飲食模式,如營養政策、公共衛生策略等。
表.地中海飲食與DASH飲食對比
素食/純素食
素食可能有助于補充CVD預防策略,但證據不夠充分。最新的傘狀綜述顯示,素食或在降低某些心臟代謝風險因素方面發揮作用,如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BMI。素食/純素食需要保證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B12、鐵和 Omega-3脂肪酸等的攝入。
循證空白:
l 需設計隨機對照試驗仔細檢驗素食的CVD預防作用;
l 需大規模長期隨訪研究,評估素食與整體心血管健康的關系。
低碳飲食
低碳飲食指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并增加脂肪或蛋白質比例。碳水化合物可分為精制類(如糖和白面包)和非精制類(如全麥面包),前者升糖更高。低碳飲食對CVD的預防作用仍不確定,或有積極作用。現有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制類,攝入增加與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等代謝相關疾病和死亡風險上升存在關聯。一項Meta分析顯示,低碳飲食對體重超標、血脂譜和血壓等傳統心血管風險替代指標具有改善作用,但其長期效應尚不明確。
循證空白:需明確碳水化合物的質量差異及其與其他宏量營養素的替代效應,對心臟代謝健康的影響。
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是指碳水化合物比例極低的飲食,大部分熱量攝入來自脂肪,其次是蛋白質(15-20%),而碳水化合物不超過50g。生酮飲食在對CVD預防中的獲益和風險仍不確定。
當前ESC指南和研究表明,這種飲食方案對血糖控制、血脂改善、BMI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也有研究顯示,低碳高脂飲食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水平升高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相關。
循證空白:需要更大規模、更長周期的干預研究,確定生酮飲食在CVD預防中的潛在獲益是否大于風險。
飲食習慣
通常情況下,進餐時間/頻率是一天三頓主餐,還可能會有兩頓分量稍少的加餐,醫學研究中把一餐定義為“≥200千卡”。但現在很多人飲食并不遵循這種規律,比如說不吃早餐、間歇性禁食等等。
不吃早餐:質量不一的研究表明,跳過早餐可能增加超重/肥胖風險,導致葡萄糖和胰島素代謝紊亂,但也可能導致體重減輕;觀察性研究發現不吃早餐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存在關聯。
漏餐:保持每日均衡飲食(避免漏餐、晚餐過晚或過量)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風險并改善心血管健康。最新Meta分析顯示漏餐可能減輕體重,但最終效果取決于總熱量攝入,若日攝入量超出需求,反而可能導致體重增加。
間歇性禁食:隔日禁食、間歇性禁食、限時進食等模式在允許自由飲水的情況下,不僅能減輕體重,還可降低整體心血管風險。
循證空白:
l 研究飲食習慣影響CVD的病理生理學機制的研究很少;
l 缺乏不同類型禁食對CVD風險生物標志物影響的隨機研究;
l 探索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在指導飲食管理上的應用仍是一個熱門課題。
特定食物及營養成分的影響
已有綜述概述了一些食物及營養成分對心血管結局的影響:
表 .一些食物對心血管結局的影響
(++ 表示來自精心設計的研究的一致證據,且幾乎沒有局限性;+ 表示來自幾項精心設計的研究的證據,但存在一些重要的局限性;- 表示來自少數研究的新證據或結果相互矛盾的證據)
表.營養成分對心血管結局的影響
(++ 表示來自精心設計的研究的一致證據,且幾乎沒有局限性;+ 表示來自幾項精心設計的研究的證據,但存在一些重要的局限性;- 表示來自少數研究的新證據或結果相互矛盾的證據)
本聲明對一些其他的食物和營養成分進行了調查:
咖啡
不同研究的咖啡相關變量、研究方法、研究終點不同,因此無確切結論。適量飲用咖啡似乎與CVD風險無關。
循證空白:
l 需開展咖啡相關基因型多效性和碰撞偏倚的孟德爾隨機化研究;
l 需結合咖啡種類、加糖/奶油情況、不健康行為及飲用模式對現有數據進行分析;
l 需研究無咖啡因咖啡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酒精飲料
酒精對CVD風險的影響比較復雜,受到飲酒量、頻率、CVD類型等影響。比如與蒸餾類相比,發酵類可能心血管獲益更大;適度飲酒可能會降低心血管風險;而某Meta分析顯示,飲酒量增加與心梗風險降低呈對數線性相關,與其他心臟結局風險增加大致呈線性相關。
循證空白:需對是否為酒精、酒精消費行為或酒精飲料中的非酒精成分進行評估。
維生素和礦物質
不同的維生素對CVD風險的影響各不相同。但有研究顯示,服用復合維生素補充劑沒有表現出對CVD預防有益。礦物質中,鈉和鉀的相關研究最為廣泛。過量攝入鈉會增加CVD風險,每增加1g鈉,風險增加6%;增加鉀的攝入可以降低卒中風險,但沒有發現其與CVD和冠心病存在關聯。
表.維生素和礦物質對CVD的影響
循證空白:
l 目前尚不清楚維生素D對CVD的影響是否取決于其狀態(正常、不足或缺乏);
l 維生素K與CVD關系的證據不足;
l 維生素B補充劑對總體CVD的影響(獨立于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仍有待評估;預防CVD的最佳B族維生素組合方案尚未明確;
l 缺乏評估鎂和可溶性維生素補充劑對CVD影響的隨機臨床對照試驗。
植物衍生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類黃酮存在于許多常見的水果、蔬菜、谷物、草藥和飲料中,可明確改善心血管標志物和結果。不同結構會影響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目前,黃烷-3-醇、黃酮醇和花青素在心血管健康領域最受關注。
木脂素存在于多種全谷物,但最豐富的來源是亞麻籽,與CVD相關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顯示其存在改善效果,有些顯示無影響。
硫代葡萄糖苷是十字花科蔬菜中存在的含硫化合物。其在體內的水解產物之一Sulforaphane可以通過調節炎癥和代謝通路保護心臟,但至今沒有可靠的臨床證據。
植物甾醇存在于堅果油、橄欖油、全谷物和豆類等食物中,可以干擾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其排出,但至今沒有長期攝入富含植物甾醇食物的研究。
循證空白:
l 需明確腸道菌群調節和介導植物活性物質,在影響心血管健康中的關鍵作用;
l 明確個體代謝差異對植物活性物質心臟保護作用的重要性;
l 開展類黃酮二級預防的長期試驗、富含類黃酮的天然食物及其提取物的頭對頭研究;
l 探究其他多酚亞類(如酚酸)影響心血管健康的作用機制,及其與類黃酮、木脂素的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5;, zwaf310, https://doi.org/10.1093/eurjpc/zwaf3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