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lk君
Key Points:
·相比不喝的人,每周飲用少于3.5份高脂牛奶,肝癌風險增加45%
·相比不喝的人,每周喝超過14份高脂牛奶,慢性肝病風險飆升61%
·中國成年人每日多攝入50g乳制品,肝癌風險增加12%,乳腺癌風險增加17%
·每周攝入21份高脂乳制品,慢性肝病死亡風險增加51%
·低脂乳制品和酸奶反而有保護作用
·研究者也強調,這只是相關性,其強度和因果關系仍需更多研究來證實
·中國人更需要擔心“喝太少”,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日攝入奶量僅20ml
這是「一刻talks·健康生活方式Lab」2025年和您見面的第21篇健康議題。
從2024年開始,我們將每周三同您分享有關未來健康的重磅新知,它可能是1個重要的健康前沿發現,1個可能改變您健康認知的新知,1個值得您認識的心智名醫,歡迎您留言與我們溝通,更期待您告知我們感興趣的話題,和「一刻talks·健康生活方式Lab」共探未來健康。
如果您對未來健康很感興趣,歡迎添加我們的微信 【yiketalks2】
編輯|一刻talks·健康生活方式Lab
本文約2100字,大概需要您6分鐘的閱讀時間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大家好,我是talk君。
早上起床正喝著牛奶呢,手機就給我推送一條關于“牛奶致癌”推文,我尋思現在大數據不光能聽,還能看見我在做什么嗎?
話說回來,這牛奶怎么又致癌了?不是號稱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嗎?這牛奶還能不能喝了?
研究半天,我是搞明白了,聽我細細道來……
爭議再起
牛奶從“營養明星”到“致癌嫌疑”?
清晨一杯牛奶,是無數家庭的健康日常,就比如我。
但2025年4月《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卻讓這個“白色血液”陷入爭議旋渦。
哈佛大學團隊追蹤48萬中老年人15.5年發現:
相比不喝的人,每周飲用少于3.5份高脂牛奶,肝癌風險增加45%;(別問為啥是“少于”,翻譯過來就是這樣,我理解這里是想表達,每周喝1-3.5份)
相比不喝的人,每周喝超過14份高脂牛奶,慢性肝病風險飆升61%!
注意:研究中“一份”的標準參照了美國農業部的推薦份量:1杯約240毫升的牛奶或酸奶、42.5克(1.5盎司)天然奶酪或56.7克(2盎司)加工奶酪。
看著有點繞口是吧,簡單來說就是,相比不喝的人,每周喝3.5杯(840毫升)高脂牛奶,肝癌風險增加45%;每周喝超過14杯(約3.3升)高脂牛奶,慢性肝病風險飆升61%!。
在更早的2022年,牛津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研究也指出:中國成年人每日多攝入50g乳制品,肝癌風險增加12%,乳腺癌風險增加17%。
科學深挖牛奶為何與肝癌扯上關系?
1. 兩大“嫌疑機制”浮出水面:
飽和脂肪酸的慢性傷害:
高脂牛奶(全脂奶、奶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可能觸發肝臟慢性炎癥→纖維化→癌變的連鎖反應。研究顯示,每周攝入21份高脂乳制品,慢性肝病死亡風險增加51%。IGF-1的促癌通路:
牛奶攝入與血液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水平升高相關。這種因子能加速細胞增殖、抑制凋亡,為癌細胞發展提供“溫床”。而肝臟作為代謝核心器官,更易受其影響。
每周喝14份低脂奶:慢性肝病死亡風險降低46%;
每周喝4份酸奶:慢性肝病死亡風險降低40%。
當然,研究者也強調,這只是相關性,其強度和因果關系仍需更多研究來證實。
更何況,哈佛研究的數據都基于外國人,個體、人種、地區差異也存在些許不同。
反倒是,中國人更需要擔心“喝太少”,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日攝入奶量僅20ml!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日飲奶300~500ml,鈣攝入不足導致的骨質疏松,遠比“致癌風險”更緊迫。
科學喝奶指南這樣喝,營養與安全兼得
但是既然人家都有研究了,咱們也別不當回事,牛奶該喝還得喝,我們可以選擇喝的更健康。
1.優選低脂與發酵乳制品
普通成人:選擇低脂/脫脂牛奶,減少飽和脂肪負擔;
替代方案:酸奶、奶酪(發酵過程降解部分脂肪,含益生菌);
特殊人群:
兒童青少年:可飲全脂奶(發育需充足脂肪);
乳糖不耐受:選零乳糖牛奶或強化鈣豆奶。
2.控制總量,避免“牛奶當水喝”
安全范圍:每日300~500ml(約1~2杯);
高危人群: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建議≤300ml/天。
避免空腹:搭配谷物(如燕麥)減緩乳糖吸收;
加熱溫度:≤40℃(高溫破壞維生素,且可能使包裝釋放有害物);
警惕“假牛奶”:含乳飲料蛋白質含量<1%,遠低于純牛奶(≥2.8%)。
不必恐慌,但要“聰明喝”
牛奶仍是優質鈣、蛋白、維生素B12的來源,關鍵在于:“選低脂、控總量、發酵優先”。
正如世衛報告所言:健康飲食的核心是平衡,而非妖魔化單一食物。在科學認知與個體需求間找到平衡點,才是真正的“營養智慧”。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
Liu et al.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dairy intake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 mortality and liver cancer incidence. Am J Clin Nutr (2025).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3)》.
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合作研究. BMC Medicine (2022).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乳制品消費與健康風險評估》.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官網解讀.
「一刻talks·健康生活方式Lab」每周三探索未來健康,每周您可能驚喜遇見1個重要的健康前沿發現,1個可能改變您健康認知的新知,1個值得您認識的心智名醫,歡迎您留言與我們溝通,更期待您告知我們感興趣的話題,和「一刻talks·健康生活方式Lab」共探未來健康。
如果您對未來健康很感興趣,歡迎添加我們的微信 【yiketalks2】或評論區留言。
趕緊關注視頻號@一刻talks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