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長安的荔枝》,豆瓣開分7.7,對于一部商業大片來說,這算是“頂級”了。《長安的荔枝》預估最終票房接近7億,而且一直在漲,說明口碑很好。為什么這部電影這么火?因為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牛馬”共鳴。
大鵬在《長安的荔枝》中飾演唐代小吏李善德,他的命運軌跡與當代都市打工人的生活境遇形成了驚人的共振。影片通過一個看似荒誕的“荔枝快遞”任務,精準戳中了現代職場人的集體焦慮與生存困境。李善德這個角色之所以能在上映短短幾天內引發廣泛共鳴,正是因為大鵬巧妙地將古代官場生態與現代職場文化進行了無縫嫁接,讓觀眾在歷史故事的包裝下,看到了自己為房貸奔波、被上司壓榨、在系統夾縫中求生存的真實鏡像。
長安在唐代是首都,對于我這樣一個在北京生活的現代人來說,對《長安的荔枝》更加有共鳴,因為我也在北京買房了。影片開場,李善德在長安購置房產的情節,瞬間擊中了當代觀眾的軟肋。這位唐朝的九品小官,耗費18年光陰才勉強在京城安家,而且還是通過“貸款”的方式——這個細節讓無數現代“房奴”會心一笑,同時又心生酸楚。
李善德像現代的購房者一樣背負長期債務,這種經濟壓力直接導致他在職場中變得“軟弱可欺”,因為他怕被開除。一旦被開除,就斷了經濟來源,那還怎么還房貸呢?當領導將“運送鮮荔枝”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強加給他時,房貸的重壓使他失去了說“不”的勇氣。完不成任務,有可能會被皇上問斬;還不了房貸,也會吃不了兜著走,所以還不如搏一把。
李善德這種因經濟負擔而被迫接受不合理工作安排的困境,與當下許多年輕人為償還房貸、車貸而忍受加班文化、職場PUA的現象如出一轍。電影通過這一設定,巧妙揭示了經濟壓力如何異化人的職業選擇與行為模式,這一主題穿越時空依然鮮活。
李善德在《長安的荔枝》中的遭遇,堪稱一部濃縮的“職場受難記”。從被迫接單、同僚甩鍋、跨部門推諉,到領導畫餅、資源短缺、 deadline壓迫,這些現代打工人耳熟能詳的職場困境,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官場中,竟以驚人相似的方式上演。大鵬敏銳地捕捉到了官僚系統運行中的永恒法則——欺軟怕硬、層層加碼、責任下移,并通過李善德的經歷將其戲劇化呈現,讓觀眾在歷史鏡像中認出了自己的職場處境。
非著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大鵬這次真的不一樣,《長安的荔枝》和他以前執導的電影《煎餅俠》《縫紉機樂隊》《熱烈》都要深刻得多。大鵬是趙本山的徒弟,天生自帶喜劇基因,《煎餅俠》和《縫紉機樂隊》都是“笑死人不償命”的喜劇片,雖然票房不錯,但口碑不好。大鵬沒有參演《熱烈》,并不是典型的“大鵬式電影”。而《長安的荔枝》將會成為大鵬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代表作——既叫好又叫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