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至23日
“海絲陽江號——多嬌江山萬里行”
研學專列的近400名“小海豚”
追隨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的藝術足跡
開啟一段跨越80年的文化溯源之旅
桂林不僅是關山月藝術革新的靈感之地
更以其“山水甲天下”的文旅實踐
為陽江文旅發展提供了生動范本
1940年
關山月先生踏足這片土地
以畫筆記錄抗戰烽火與壯美河山
80多年后
“小海豚們”沿著大師的足跡
用腳步丈量這條“新山水畫”的啟蒙之路
桂林是關山月藝術蛻變的關鍵一站
1940年
他于此創作的《漓江百里圖》突破傳統
將喀斯特地貌的斧劈皴法融入筆墨
開創“新山水畫”風格
在象鼻山前
學生們親身實踐“截取法”
親身體驗大師“形神兼備”的寫生理念
桂林文旅的深度
在于讓文化“活”起來
在東漓古村
200多棟桂北古民居化身露天課堂
16類傳統作坊中
非遺技藝在生產中傳承
當課本中的“喀斯特地貌”
化為古東森林瀑布的鈣華階梯
地質知識成為理解藝術語言的鑰匙
桂林的創新更見于生態治理智慧
“一江四湖”環城水系
鏈接漓江與四大內湖
形成貫通古今的水利生態網絡
學子泛舟碧波之上
感受的不僅是山水之美
更是城市規劃中人文與自然共生的典范
小海豚:
這里的山水很好看,我在這邊拍了很多照片,全程都挺滿意的,因為這里有很多好看的地方。
桂林以“山水+文化+生態”多維融合
打造出世界級文旅IP
這對陽江的啟示深刻
——我們擁有“絲路水道”
與“南海漁場”的獨特基因
打造立體文旅路線
需深挖“海絲文化”活態資源
桂林文旅融合的答卷提醒我們:
唯有深植文化根脈,讓遺產“活”在當下,方能成就穿越時光的城市魅力。陽江的“海絲故事”,或將從這趟萬里之行中找到新的敘事。
來源 | 陽江新聞
記者 | 何輝
攝像 | 梁慶提
短視頻 | 張杰
編輯 | 羅玉梅
審核 | 梁劍華 梁勝
終審 | 黃劉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