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中歐關系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之一,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雙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打造了一批涉及多領域的大項目,為近20億中歐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有力支持了彼此發展進步,樹立了經濟全球化時代互利共贏合作的典范。
交通基建合作提升歐洲互聯互通水平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則百業興”的智慧經驗在歐洲得到成功實踐。中歐交通基建合作駛入快車道,雙方合作助力歐洲特別是中東歐地區互聯互通水平快速提升。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的建成通車實現了克羅地亞人民連接南北國土的夙愿,將原本3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幾分鐘,被克方稱為“統一之橋”和“世紀項目”。匈塞鐵路將列車設計時速由原來5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預計匈塞兩國首都之間的旅行時間將從8小時縮短至3小時以內,雙城生活理想照進現實。黑山南北高速公路、波黑泛歐5C走廊高速公路等項目極大改善了當地交通安全條件,提高了運輸效率,帶動了沿線商業及旅游業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在歐洲參與建設的多條公路與歐盟和相關國家基建規劃相互銜接,形成規模效應,必將顯著提升地區互聯互通水平,助力完善歐洲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綠色低碳合作加快中歐經濟轉型速度
綠色是中歐合作的鮮明底色。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也是中歐建立氣候變化伙伴關系20周年,雙方不僅在全球治理領域協調配合,還在環境、能源、循環經濟、水資源等領域合作取得豐碩務實成果,助推雙方綠色轉型發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近年來中國電動車和新能源電池產業形成對歐投資新一輪熱點,拉緊了雙方合作紐帶。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企業赴歐投資設廠,為當地車企提供本土化支撐,推動雙方在綠色轉型道路上攜手并進。中國企業在波黑、克羅地亞、羅馬尼亞等歐洲多國參與的風電、光伏項目助力當地能源結構轉型,中方參與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污水處理項目將極大改善當地水環境體系,“小而美”工程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惠民利民工程彰顯中歐務實合作溫度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國與國之間開展合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比起地緣政治博弈或者“去風險”、泛安全化的口號,人民更需要實實在在、可感可及的成果。中國企業投資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從危機和衰敗中重生,目前在歐洲港口排名第四,為當地創造直接就業崗位3000個,直接經濟貢獻超6億歐元,成為中歐合作的生動寫照和共建“一帶一路”的典范。2016年,河鋼集團并購瀕臨倒閉的塞爾維亞斯梅戴雷沃鋼廠,保障原有5000多名員工就業,并使鋼廠連續多年躋身塞主要出口企業之列,“一座鋼廠幸福一座城”傳為佳話。作為中國企業同中東歐國家合作開展的首個醫療工程交鑰匙項目,波黑多博伊“圣使盧卡”醫院新院為周邊30萬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大幅提升當地醫療衛生整體水平。中國企業的先進技術、施工質量和效率得到歐洲相關國家政府和人民廣泛認可,對當地民生福祉的貢獻為中歐合作增添了溫度。
回首過去,中歐大項目合作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是雙方利益契合、互利共贏,重要驅動力是雙方產業互補性強、供需匹配度高。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賦能世界。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歐應堅持伙伴定位,加強交往對話,推進互利合作,讓更多惠及民生的大項目落地見效,為中歐雙方和世界發展繁榮注入新動力。(國際問題評論員 齊亞平)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