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和宋時輪,都是華東系統出來的開國上將,戰爭年代關系不錯。但張愛萍有個不小的遺憾:解放戰爭初期他因意外事故,導致頭部受傷,不得不離開前線治療休養。而他養傷期間,正是陳粟首長指揮華野部隊屢建功勛、大殺四方的時段,跟張愛萍資歷相當的將領們,都取得了不俗的戰功。張愛萍看在眼里,自然是急壞了。
好在1949年改編三野后,張愛萍基本痊愈了,可以回一線部隊工作,他急不可耐地去找陳老總請戰。但3年的戰爭打下來,野戰軍各兵團指揮系統完善,并不缺干部,很難硬塞進一個人,盡管張愛萍資歷、能力都非常過硬,也不好安排。可為了去野戰部隊工作,他想盡辦法,分別找到陳老總、粟裕和宋時輪,表示希望去第九兵團,給宋司令當個副手。
抗戰時張愛萍擔任過新四軍師長,后來華中軍區建立,又出任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當年他上面的司令是張鼎丞,第一副司令則是粟裕,都屬于大將級別人物了。所以張愛萍提出,要到第九兵團給宋時輪當副職,屬于主動把身段放得很低。
他本以為宋時輪會欣然同意,沒想到對方卻連連擺手婉拒。這并非客套,宋時輪認為張愛萍要么當司令、要么當兵團政委,怎么能屈才當個副司令呢?況且還要在自己的部隊里當副手,宋時輪忙對他說“萬萬不可”。
不少人以為宋時輪很傲,48年濟南戰役前還跟粟司令頂過牛,但其實多數時候他的情商是很高的,也比較謙遜、知道輕重。張愛萍的段位和履歷擺在那里,若貿然接納對方給自己當副手,確實有不合適的地方;而不久后,上級打算安排陶勇給宋時輪當副手,宋時輪就不拒絕了,反而十分迫切、拿出“親顧茅廬”的姿態,登門去請陶勇任職。
話說回來,如果軍政雙全、考慮周到的張愛萍,真的到第九兵團任職,或許能夠跟猛將宋時輪形成風格互補,第二年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的結果,理應會更理想,至少不至于出現數萬人的凍死凍傷減員。
49年張愛萍知道宋時輪的顧慮,也便沒有堅持去第九兵團當副司令了,而是繼續請求陳老總“分配工作”。其實陳毅也并不很贊同張愛萍去九兵團。老總考慮問題的角度高、比較宏觀:如果正副職資歷地位相當,未來兵團指揮就有可能出問題,張愛萍還是不去為好。很快,組織上果然對他有了更合適的安排,讓張愛萍擔任華東海軍司令員,為組建人民海軍發揮能量。
張愛萍十分珍惜崗位,迅速把海軍框架搭建起來,梳理協調原國民黨海軍起義人員、并力抓海軍軍事訓練工作。也正因為在海軍的幾年關鍵工作經驗,1955年張愛萍得以統一指揮三軍部隊,解放了一江山島和大陳島,在一眾開國將軍里面,這類戰績是非常有亮點的,也算給張愛萍的軍事生涯加了不少分。
建國后不久,張愛萍還出任過第七兵團司令員、三野參謀長等要職:恰如宋時輪所言,張愛萍更適合當兵團正職。如果不是解放戰爭后期及時復出、以及自身不斷請戰,或許張愛萍要早早“由軍轉政”了,部隊里這樣的干部有很多。若真是那樣,57位開國上將很可能少一人。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