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在負責地下工作時,身邊有一個相當得力的干將。
這個人簡直就是隱蔽戰線上的紅色傳奇,不僅是個全才,哪里需要就能去哪里頂上,而且還有著相當驚人的戰績。
在革命戰爭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他所帶領的地下情報組織,竟然能一次次逃過反動派的搜索,上千名情報人員,沒有一個人被捕。
這位紅色戰線上的傳奇人物究竟是誰?他還有著哪些傳奇的故事?
1900年,一個男嬰在湖南平江的理發工人家庭里出生。這個孩子,就是后來名震組織的吳克堅。
24歲那年,吳克堅加入了黨組織。
在此之前,他已經通過各種民間工人運動的方式宣傳過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早已經接受了各種先進理論的熏陶。
當時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還處在起步階段,所以各方面的崗位都需要人才來支撐。
殘酷的革命現實給這些加入革命隊伍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匹配組織上的需求。
像吳克堅,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全才。
在黨組織的交通工作方面,他膽大心細,步步謹慎。
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之時,他會拉著自己的家人做掩護,到門口為組織上的核心成員放風。
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他馬上向開會的成員傳遞信息,這樣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組織的損失。
在情報工作方面,吳克堅就更是首屈一指。
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之后,我黨的許多工作都轉入了地下。
吳克堅作為周總理領導的中央特科的一名成員,負責管理和運行我黨為數不多的電臺。
那個時候,電臺是相當珍貴的情報資源,有的中央同志甚至還有這樣的覺悟,認為電臺的安危比自己的性命還要寶貴。
吳克堅也是這樣,當電臺需要對外發送情報的時候,他整夜整夜地不敢睡覺,親自守在電臺邊上。
一邊想辦法隱藏行蹤,一邊利用各種手段屏蔽信號,就是為了躲避反動派的搜捕。
和他聯系的地下組織成員,基本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流機制。
靠著多年革命工作培養起來的默契,就算是在反動派的眼皮子底下,他們也能傳遞信息。
后來中央特科手中掌握的電臺多了起來,電臺信息傳輸技術也豐富起來。
吳克堅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勁頭,與時俱進。要論對電臺情報工作的熟悉程度,他在組織上可以排成數一數二的人物。
情報工作從他這里進,由他這里出,整個體系和鏈條十分完整。
他可以用自己的性命擔保,所有經他所傳遞的秘密情報,絕對不會有向外泄露的風險。
除了情報工作完成得相當出色之外,吳克堅在宣傳和統戰工作上表現的也是格外出色。
他曾經受到黨組織的派遣,前往歐洲國家秘密傳播革命思想,盡可能多的聯動革命力量。
當時他在法國巴黎協助創辦《救國時報》,定期往報紙上發表文章,同時收集革命先進分子的優秀文章,利用文字的力量,來喚醒大家迷茫的心靈。
生活在歐洲的許多華人華僑,都是我黨可以積極動員的團結人士。
為了和這些人打好交道,同時也為了避免身份暴露的風險,吳克堅一邊喬裝打扮。
另一邊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機會秘密進入上流社交圈層,以更好的質量來完成統戰工作。
他在國外拉動的革命人士,為我黨革命工作的持續發展提供了相當多的幫助。
與此同時,他也將這份地下戰線的工作技能鍛煉的愈發爐火純青,并且在后來的解放戰爭中有著更為突出的表現。
解放戰爭時,國民黨和我黨再次反目成仇。
雙方立場各不相同,一個代表大資產大地主階級的利益,一個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就注定前者能夠爭取到的實力更加強大,不過數量較少。
而我黨能爭取的大多是普通民眾,但涓涓細流也能匯成汪洋大海。
要在汪洋大海上掀起風浪,那就需要往其中投下一塊巨大的石頭,才能引發連鎖效應。而這個投石問路的任務,也被組織上交給了吳克堅。
在渡江戰役正式爆發之前,吳克堅利用手底下情報人員的關系網,逐步與一個名叫林遵的國民黨軍官結識。
林遵是何許人也?大多數人可能并不清楚。許多對歷史有過研究的朋友,也只知道他是國民黨第二艦隊的司令官。
但其實他有一個青史留名的祖父,那就是禁煙英雄林則徐。
沒錯,林遵正是林則徐的親孫子,家學淵源,讓他天然的對廣大民眾的勞苦生活抱著同情。
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的政治舉措也早已經讓他感到不滿。
吳克堅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從林遵的家國情懷入手。
積極向他宣傳我黨主張的革命理念,成功將他本就搖搖欲墜的堅持撼動,最終促使他答應武裝起義的決定。
林遵的臨陣倒戈,完全給了蔣介石當頭一棒,讓國民黨反動派高層意想不到。
也因為他們沒有防備,所以這場起義的效果遠遠超出預期,渡江戰役也能順利推進下去。
吳克堅對于林遵起義的結果貢獻良多,他在多年領導統戰工作的實際經驗中,總結出了無數智慧,并且將其應用到了更符合我國國情的革命實踐之中。
像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一直以來都是深受黨中央領導人重視的寶貴資源。
而吳克堅更加傳奇的地方在于,作為一名紅色地下戰線的工作者,他的工作成功率相當之高,在黨內幾乎可以算是遙遙領先的地步。
解放戰爭開始之后,長達三年左右的時間里,吳克堅都在上海負責地下黨組織工作。
這段時間,我黨整個地下網絡中囊括了大約1000名情報人員,我黨所擁有的電臺數量也在穩步增加。
1000多人的性命,雖然不說都維系在吳克堅一個人的身上,但最起碼和他的決策與主張息息相關。
黨內高度重視的電臺,以及無線電通訊器的其他設備,也都需要他像從前一樣,用生命來負責。
結合之前的地下戰線工作經驗,吳克堅摸索出了一套與反動派斗智斗勇的工作思路。
毛主席領導農村革命時倡導的敵進我退,敵退我攻等相關的智慧,也被他完全應用到了情報工作當中。
在國民黨反動派加大對我黨地下組織搜捕力度的時期,全體電臺一律靜默,只留下特殊的與中央聯系的電臺,悄悄釋放信號。
并且電臺只要工作,吳克堅一定親自守在旁邊。
當反動派一無所獲,逐漸懈怠的時候,我黨情報網絡又拉開,持之以恒的破壞國民黨的行動。
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他們躲過了一次又一次反動派的攻擊,所有地下戰線均沒有被破壞,上千名情報人員也都安然無恙。
不僅如此,吳克堅還能抽出多余的精力,幫助組織和反動派斡旋,并且設法營救被捕的同志和戰友。
別人都說,一心多用,這是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如果這句話真的是個真理,那么吳克堅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但光有天賦是不夠的,多年來的自我沉淀,以及對無數諜戰工作經驗的整合梳理,這才最終構成了他革命生涯的傳奇故事,也組成了紅色特工王者的一生。
參考資料:
1、吳克堅在滬領導的秘密電臺——《世紀》2018年第1期66-70,共5頁
2、吳克堅:書寫舍生忘死報家國的諜戰傳奇——《紅巖春秋》2020年第12期32-37,共6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