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出海 作者丨以南
提起中式玄學,不少人腦海中浮現的還是“神秘”“小眾”“上了年紀的人才信”。但你可能想不到,連特朗普都曾請風水大師指點迷津,親身驗證“玄學改命”這回事。
上世紀90年代,特朗普深陷30億美元負債之際,將自己翻盤的希望寄托于風水選址,在大師指導下不僅逆風翻盤,還賺得盆滿缽滿。
事實上,從早期華人移民將風水學說帶入海外華人圈,到如今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海外高校開設易經、風水課程,中式玄學在海外的受眾范圍正在悄然擴大。為了抓住玄學的商機,有人選擇引流賣貨,有人直接用科技手段上線玄學應用,這些線上線下的機會被不斷挖掘,成為文化出海的一大趨勢。
站在市場的角度來看,不僅中式玄學受眾廣泛,西式精神療愈產品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本質上來說,中式玄學+西式玄學的受眾群體,他們的根源都是在為精神困境尋找寄托。
大數跨境最新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精神產品與服務市場規模已突破1801.8億美元大關,預計到2032年將飆升至2490.3億美元。在這一龐大的市場藍圖中,冥想課程、靈性指導、能量療愈等新興品類持續升溫,催生出一個全新的"數字心靈產業"生態。
來源:大數跨境
這些玄學落地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當代年輕人的社交方式。初次見面便交換雙方的星座、MBTI類型等信息,玄學元素已經滲透進日常社交的毛細血管。這種文化與情緒交織的出海新路徑,正通過產業化、數字化的形式,在全球范圍內構建起一個龐大的玄學消費市場。
AI+算命,中式玄學的力量不再“神秘”
2025年2月,一場名為“DeepSeek算命”的討論在中國社交平臺迅速升溫。這場由AI驅動的玄學體驗迅速霸榜熱搜,網友們紛紛讓DeepSeek"扮演"頂尖八字大師的角色。只需告訴其出生信息,就能獲得包括生辰八字排盤、五行運勢分析、大運流年預測,乃至學業、工作、婚姻相關預測的完整命理報告。
小紅書平臺討論DeepSeek算命指令帖子
這股熱潮也涌向了海外。2025年2月至3月間,越來越多外國用戶開始使用DeepSeek進行八字測算,TikTok等平臺陸續出現大量相關的體驗與推薦內容。其中,一條將DeepSeek稱為“the new fortune-teller(新算命先生)”的短視頻獲得了超過6000點贊,評論區也充滿了用戶對這一“東方AI算命師”的好奇與熱議。
TikTok平臺關于DeepSeek算命相關帖子
事實上,這并不是很多外國人第一次通過AI“算命”。早在2022年ChatGPT橫空出世后,就掀起過一場“算命潮流”。DeepSeek之所以再次引發關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由中國團隊打造,與具有東方特色的八字算命相結合,對不少海外用戶來說,既神秘又新鮮。
AI與玄學的結合,讓屬于東方玄學的神秘面紗被進一步揭開。AI模型可以通過語義生成能力,將晦澀難懂的干支、五行、生克制化等傳統術語,轉換為可被海外用戶接受的自然語言解釋。另外,AI的互動性、呈現能力和親切表達,為原本偏重理論與儀式的玄學體系,打開了內容傳播的新路徑。
但在實際中,東方玄學出海產品真正跑通商業與用戶邏輯的案例仍不多。反觀海外市場,一些本土玄學類產品已經在內容構建、用戶運營上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不妨可以從這些產品中尋找可借鑒的啟發。
探索玄學出海圖景:產品如何落地,如何跑得通?
Astrotalk是一款于2017年推出的老牌占星App,基于印度婆羅門占星體系開發,主要面向印度本地市場。產品功能覆蓋全面,不僅支持傳統星盤分析,還延伸至面相、手相等服務,在本地化內容構建上深度扎根。目前,Astrotalk仍位列iOS印度生活類榜單Top3,通過IAA和IAP進行商業化。
Astrotalk
由美國團隊開發的Co–Star是海外市場典型占星應用代表之一。憑借極簡美學設計、NASA數據支持的星盤生成能力及社交分享機制,Co–Star廣受年輕用戶歡迎。點點數據顯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Co–Star的全球累計下載量達到2374萬次。其中,“好友星盤匹配”功能因其強社交屬性與內容可分享性,成為產品的重要傳播杠桿。
可以看到,這類應用不僅致力于幫助用戶理解自我命運,還進一步拓展到人際關系解析。從戀人、朋友間的匹配度分析,到如何優化溝通與關系修復,占星App 正逐漸向“情感輔助工具”演進。
The Pattern同樣是一款提供人際關系洞察的占星應用,數據顯示,它的最高全球日下載量達2.1萬。產品圍繞“性格解讀、關系匹配”構建內容體系,契合當下用戶對于情感和社交層面自我探索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The Pattern推出了“Connect”約會功能,利用算法為用戶匹配更為契合的聊天對象,為占星產品打通社交屬性。
The Pattern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下載趨勢(來源:點點數據)
在提供人際關系解讀的基礎上,占星類產品也在不斷向“對話式體驗”演化。
Sanctuary是2018年推出的一款占卜類產品,支持用戶與AI占星師一對一交流,提供文本、語音兩種互動方式,此外,Sanctuary讓用戶抽取塔羅牌或水晶獲得每日運勢,儀式感極強。
由烏克蘭團隊于2019年開發的Nebula則以多元靈性功能著稱。點點數據顯示,2021年7月20日,Nebula創下單日全球下載量超過10萬的紀錄。
Nebula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下載趨勢(來源:點點數據)
Nebula的功能體系覆蓋星盤、塔羅、通靈、手相等多個玄學模塊,提供實時星象解讀、個性化出生圖及咨詢服務,成為靈性工具類產品中的全能型選手。商業模式上,Nebula采用訂閱制為主,同時支持單次付費咨詢,付費結構相對成熟。
Nebula
2021年上線的Soulloop是一款偏療愈向的“靈性+健康”產品。其主打功能為“業力占星”與AI助手結合的日常指導系統,內容包括每日運勢、冥想練習、瑜伽建議及人際洞察,整體體驗更偏向心理陪伴與身心平衡。產品提供7天免費試用,隨后通過訂閱實現變現,面向尋求慢節奏生活方式與自我身心療愈的用戶群體。
可以看到,占星類產品在海外已逐漸從早期的工具型產品演進為具備社交互動、情感陪伴與商業化能力的復合型服務。從Astrotalk的本地化垂直深耕,到Co–Star與The Pattern對社交關系的結構化解讀,再到Soulloop、Sanctuary等融合冥想、咨詢等“軟療愈”功能的新形態,整個靈性應用賽道正呈現出高度細分、多維融合、持續體驗化的趨勢。這也為中式玄學產品的出海路徑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樣本:不僅是輸出一種文化符號,更是構建一種與用戶持續對話的數字服務關系。
市場熱背后:玄學出海并不簡單
從海外玄學產品的發展趨勢來看,人際關系探索、社區互動與AI體驗,正逐步成為推動用戶留存與付費的關鍵要素。圍繞這些核心方向,中國團隊也開始順勢發展玄學類產品,嘗試在全球趨勢中找到新的表達方式與增長路徑。
測測App是由中國團隊打造的一款集星座、MBTI與社區互動于一體的心理類應用。產品最早于2013年在iOS商店上線,2024年11月正式上架Google Play。點點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測測在海外市場(不含中國)已實現營收105萬美元。
測測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球(不含中國)收入變化(來源:點點數據)
無論是MBTI雙人匹配分析,還是社區內的開放式互動機制,測測的整體產品設計顯然更貼近年輕用戶的使用偏好。應用還接入了AI模塊,支持用戶7×24小時與“AI 樹洞”暢聊,通過個性化的性格分析、心理測試等功能,幫助用戶從多個維度探索自我,強化了其“測試型工具”的產品定位。
根據點點數據,從測測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不含中國)市場的下載趨勢來看,整體呈緩慢上升態勢,期間多次出現短期波峰。
測測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球(不含中國)下載量變化(來源:點點數據)
從當前階段的市場表現來看,測測在海外的擴張節奏仍較為保守。作為一款以心理測試為主的產品,它更多聚焦于輕量化的自我探索體驗,尚未深入構建系統的玄學框架或形成強辨識度的文化輸出路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式玄學產品在出海過程中,仍面臨從內容轉譯到信任構建等多個層面的挑戰。要真正打通這條路,需要清晰識別出海過程中的關鍵卡點。
當前,玄學類產品在出海過程中,正面臨幾項亟待破解的核心挑戰:
1.語言與文化的本地化轉譯難題。例如干支、五行、卦象等中式玄學術語本身系統龐雜、邏輯復雜,在中西文化差異的天然壁壘下,如何將其拆解為可被理解、可被接受的內容模塊,是所有出海團隊要跨越的首道門檻。更進一步來講,在部分小語種市場,許多術語甚至缺乏可對標的表達體系,直接翻譯容易生硬乃至誤讀。
2.海外用戶信任的建立門檻較高。相較于西方用戶更熟悉的占星、塔羅系統,八字、命理等中式玄學在海外多數市場尚屬“神秘概念”,很大部分用戶對此缺乏認知基礎。這意味著,團隊不僅要構建功能,更需要建立一套專業化的認知框架和服務背書機制,包括內容來源、解釋體系、命理師認證等。如果用戶無法形成“專業信任感”,產品易陷入娛樂化淺嘗輒止的困境。
3.宗教敏感性與政策合規的潛在風險。玄學產品天然帶有預測屬性,在部分地區,帶有預測性質的內容容易觸碰法律與宗教紅線,如伊斯蘭教禁止占卜、算命等活動。同時,多國法律或應用商店(如App Store)可能將算命類內容定義為“欺詐性”“不實宣傳”,若缺乏足夠的免責聲明與內容規范,產品可能面臨被限流、下架等風險。因此,在功能呈現上,需要淡化神秘化傾向,強化心理建設或生活建議色彩,避免觸碰信仰紅線或法律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前文提到的AI“算命”熱潮,也從側面反映出AI正在成為玄學獲客和產品化過程中的關鍵變量。相比傳統玄學體系在語言、邏輯和信任上的門檻,AI有望幫助產品以更理性、更陪伴化的方式與用戶交互。無論是將命理、八字等內容“數據化”、流程化輸出,還是通過AI對話系統提供情緒陪伴、關系建議,AI似乎正在為玄學產品賦予一種新的解釋語言。
也許正是這種“科技化”的包裝,降低了用戶對玄學內容的陌生感與抗拒感,使其更容易被視作一種心理探索或生活建議工具,而非晦澀的文化體系。
AI或許不是中式玄學出海的唯一路徑,但它正在成為一種重要的連接方式,幫助傳統玄學內容與現代用戶的理解習慣之間建立起橋梁。如何在保留神秘感的同時提升解釋力,將直接影響這類產品能否被更廣泛的海外用戶接受與信任。
結語
玄學類產品的本質,是文化認同、情緒療愈與算法產品化的交叉產物。它既滿足了用戶對個體認知與關系洞察的需求,也借助AI、心理學等工具,完成了傳統內容向現代體驗的轉譯。
當這類產品在全球范圍內找到技術路徑與文化表達的平衡點,玄學便有可能真正跨越圈層,成為一套具有普遍吸引力的數字服務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