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聚焦“AI治理新愿景:和平、互信、包容新時代”主題,第十六屆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ICGG,以下簡稱“大賽”)決賽23日在復旦大學開幕。
來自全球38個國家的近百名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鼓勵選手們將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載體,融入治理方案,轉化為彌合分歧、連接民心、增進共識、維護和平的數字紐帶;希望大賽進一步拓展平臺機制,激發青年智慧,服務全球治理。
第十六屆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ICGG)在復旦大學開幕。(復旦大學供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本屆大賽決賽動員各國青年注重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關于“和平、正義和強大機構”的目標訴求轉化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時代方案和青年實踐,通過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和合乎倫理的制度創新,為世界和平點亮一盞AI明燈。
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ICGG)由復旦大學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于2007年聯合發起,是全球首個由中國大學生自主創辦的“全球治理”領域國際創新比賽,是激發各國青年探討全球問題、參與全球治理的渠道平臺。
此次決賽,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匯聚YICGG創始地,來自全球38個國家,52所高校的近百名青年選手將攜手擘畫AI服務人類和平事業的美好藍圖,并提出他們關于這一問題的創意思考。在5天賽程期間,各國選手將被隨機分成12支“世界團隊”,并根據決賽主題“AI治理新愿景:和平、互信、包容新時代”提出創新設計方案。決賽設有激情演講、田野調查、全球治理論壇、世界咖啡屋、我們共同的未來議程、最終方案展示六個環節,共同見證專家和選手充分的思想交鋒與理念對話。
聯合國大學校長奇利茲·馬瓦拉(Tshilidzi Marwala)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青年的聲音應當成為構建國際問題解決方案的核心力量。此次大賽不僅是一場學科競賽,更是一場治理實踐的生動召喚。
未來幾天,各國選手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有關AI技術如何更好服務于世界和平福祉的建議方案。今年是來自西班牙的阿爾伯特(Albert Cucurull Bachiller)第二次參賽。“參加YICGG讓我的演講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也學到很多政策制定方面的經驗,同時交到了很多朋友。”談及今年的大賽主題,他表示,AI可以賦能各行各業,期待與各國青年一起探討AI在能源、電力、農業等不同領域的應用前景,從而為推動世界和平貢獻青年方案。
來自北馬其頓共和國的選手瑪麗亞娜(Marijana Asprovska)表示,自己目前的學術研究聚焦生成式AI在推動社會公平及教育發展方面的角色。此次大賽讓她有機會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各國選手及評委深入交流。
來自復旦大學的青年選手提議基于聯合國體系建立AI賦能的維和技術機制:通過設立專業技術部門,依托AI數據庫系統建設衛星圖像采集網絡,為各國政策分析提供數據支持。來自巴西的青年選手提出基于“PaxAI”人工智能協作平臺的治理方案:通過事件上報、資源映射、沖突調解、和平教育及成效評估五大模塊,實現風險預警、資源對接與煽動性情緒的適時干預,強化發展中國家的居民團結與社會和諧。
來自格魯吉亞和加拿大的青年團隊結合“SocialAI”和“ZeroHungerAI”兩大應用模塊,助力各國政府打擊虛假信息和預測沖突爆發風險,同時積極保障隱私與法律合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