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佛山出大事了!你可能以為只是蚊子叮咬的小事,但這次的“花蚊子”可不簡單!從7月8日開始,佛山已經確診了2659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幾乎全是輸入性病例,而且集中在順德區。是不是聽起來有點陌生?別急,這病可不是鬧著玩的!
基孔肯雅熱,聽起來像外星病名?其實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靠“花蚊子”叮咬傳播。你沒聽錯,就是那種黑白花紋的伊蚊,它們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7月22日已經發出警報,提醒各國做好準備,避免疫情大規模爆發。但中國疾控中心的段蕾蕾研究員在7月23日的發布會上卻說:目前沒有人傳人的跡象。
你是不是有點懵?既然已經確診了2659例,怎么沒人傳人?那這病毒到底是怎么傳播的?難道這些病例都是被蚊子叮出來的?那為什么集中在順德?是不是順德的蚊子特別“毒”?
你真的知道怎么防這些“花蚊子”嗎?
很多人以為有了蚊香液和電蚊拍就萬事大吉,殊不知對于狡猾的“花蚊子”來說,這些防護措施可能并不足夠。
“花蚊子”習性特殊,它們白天活動,專門攻擊人體裸露的皮膚。那些你以為在樹蔭下乘涼的愜意時光,實際上也可能是在給蚊子送上門的機會。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曾經前往疫區,歸來后出現發燒、關節疼痛等癥狀,切勿自行用藥,務必第一時間尋求醫療幫助。
雖然這次疫情表明基孔肯雅熱沒有人傳人的現象,但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風險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順德等病例較為集中的地區,更需格外警惕。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平時的防蚊措施效果不佳,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主要防范的是普通蚊子,而忽略了“花蚊子”的存在。
基孔肯雅熱雖然不通過人際傳播,但其傳播方式更為隱蔽,更難防范。稍有不慎,下一波疫情就可能波及到你家樓下。因此,我們需要認真審視自己的防蚊措施,真正做到有效預防“花蚊子”。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預防“花蚊子”呢?專家建議:白天外出時,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如果皮膚有裸露部位,應涂抹含有避蚊胺或避蚊酯成分的驅蚊產品。同時,盡量避免在樹蔭、草叢等蚊蟲密集的地方長時間停留。
在家中,要確保安裝紗門和紗窗,夜間睡眠時最好使用蚊帳,必要時可以配合使用電蚊拍、蚊香液等滅蚊產品。如果出現高熱、關節劇痛、皮疹等癥狀,特別是具有蚊蟲叮咬史或疫區旅居史的人員,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治療。 提高警惕,做好預防,才能有效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伊蚊能攜帶多少病毒?威脅人們健康?
伊蚊,又稱花斑蚊,是多種病毒性疾病的重要傳播媒介,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其主要傳播的病毒包括登革熱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和黃熱病病毒,以及乙型腦炎病毒和西尼羅病毒等。
登革熱病毒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每年導致全球數億人感染,癥狀包括高熱、劇烈頭痛和關節痛,重癥可危及生命,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高發。
基孔肯雅病毒同樣由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傳播,已波及全球119個國家,約550萬人面臨感染風險,患者會出現高熱和慢性關節炎等癥狀,且關節炎可持續數年。
寨卡病毒則由埃及伊蚊傳播,孕婦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黃熱病病毒也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是一種致死率高的急性傳染病,癥狀包括黃疸和出血。
據統計,蚊媒傳染病每年平均導致44.8萬人死亡,相當于每日致死1227人,遠超猛獸或其他動物。伊蚊傳播的疾病已覆蓋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并隨著氣候變化向北擴張。
伊蚊的生物特性進一步加劇了風險,它們繁殖力強,能在小型積水中快速孳生;白紋伊蚊主要在白晝活動,埃及伊蚊則全天吸血,攻擊性強;此外,伊蚊還可長期攜帶病毒,形成“核心病毒組”,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伊蚊的威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伊蚊的 population,預防蚊媒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