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基孔肯雅熱病疫情形勢嚴峻,截至7月20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158例。
孔肯雅熱是通過蚊蟲傳播所引起的疾病。蚊子吸了被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動物或人,在叮咬其他人的同時也傳播了病毒。病毒通過蚊蟲叮咬進入人體,在發病后7天內具有傳染性,可形成“人-蚊-人”傳播鏈?。
?人群易感性?,青壯年占比超70%,因戶外活動頻繁增加暴露風險。
實際上,這個病毒并非只在我們中國被發現,2025年以來,這個由蚊蟲傳播的病毒性疾病,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世衛組織官員在日內瓦發出的嚴厲警告,提出當前的疫情存在出現全球大流行的早期跡象,呼吁各國緊急行動。
這種對許多人來說還很陌生的疾病,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是如何傳播的?我們又該如何做好防護預防,保護自己和家人?
基孔肯雅熱的名字來源于坦桑尼亞南部的金馬孔德語,意為“彎腰駝背”,形象地描述了感染者因劇烈關節疼痛而無法直立的痛苦姿態。這種病毒最早于1952年在坦桑尼亞被發現,此后主要在非洲和亞洲引發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然而,自2004年以來,基孔肯雅熱的爆發變得愈發頻繁和廣泛。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5年7月的通報中明確指出,當前的流行模式與2004-2005年那場從印度洋諸島開始,最終蔓延全球并感染近50萬人的大流行如出一轍。
疫情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初,全球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已報告約22萬例基孔肯雅熱病例,以及約80例相關死亡。病毒的傳播足跡已遍布美洲、非洲和亞洲。
美洲是當前報告病例數最多的地區,其中巴西是基孔肯雅熱的重災區,共報告了超過14.1萬例的確診病例,此外,同處于南美洲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和秘魯等國家,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而在亞洲地區,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共報告了超過3.3萬例確診病例。
基孔肯雅熱由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又稱虎蚊)叮咬傳播。這兩種蚊子除了傳播基孔肯雅熱病毒,同時也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傳播媒介。
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人在發病的最初幾天內,血液中的病毒含量(病毒血癥)足夠高,可以將病毒傳播給蚊子。當蚊子叮咬另一個受感染的人并吸食其血液時,人們就會感染基孔肯雅病毒。
在被攜帶病毒的叮咬后,通常會經過4到8天的潛伏期,患者會突然發病,出現高熱并伴有劇烈的關節疼痛等典型癥狀,關節的疼痛可持續數日,甚至遷延數周甚至數年。同時還可能還伴有關節腫脹,肌肉酸痛,頭痛,惡心,疲勞,皮疹等癥狀。
由于基孔肯雅熱的臨床癥狀與登革熱、寨卡病毒病高度重疊,經常導致誤診,使得各國難以準確統計實際感染人數。
大多數基孔肯雅熱感染者都可以完全康復,但基孔肯雅熱的“后遺癥”也不容忽視。最常見的就是慢性關節疼痛,可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特別是有潛在關節疾病(如關節炎)的人在感染后,出現長期關節問題的風險則會更高。
雖然基孔肯雅熱的嚴重癥狀和死亡一般比較罕見,但新生兒,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都屬于高風險人群,應該特別注意重癥風險。極少數情況下,病毒還可能引發眼部、心臟和神經系統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好消息是,根據現有的研究證據,一旦感染過基孔肯雅熱病毒且康復后,患者會對未來的感染產生免疫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預防是保護個人和社區健康的關鍵。由于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預防的核心在于避免蚊蟲叮咬和控制蚊蟲滋生。
盡量減少蚊蟲叮咬是主動預防的重要措施。當我們在蚊蟲活躍地區生活或旅行時,建議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物和長褲,最大限度地減少皮膚暴露,降低被叮咬感染的風險。
此外,也可以在裸露的皮膚或衣物上涂抹有效的驅蚊劑,需注意務必嚴格按照產品說明使用。
傳播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主要在白天叮咬,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時分活動最為頻繁。在這些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需格外小心。
對于居家防護來說,可以通過安裝紗窗、紗門,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對于在白天需要休息的人群(如嬰幼兒、病人或老人),應使用蚊帳做好防護。
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在靜水中產卵。因此,應每周定期傾倒和清理花盆托盤、水桶、瓶罐等容器中的積水。
此外,也要注意妥善處理生活垃圾,減少可供蚊蟲棲息和繁殖的場所。
基孔肯雅熱的全球性威脅再次凸顯了在全球化和氣候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傳染病防控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世界衛生組織發出的警告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基于科學數據和歷史經驗的審慎判斷。
對于普通公眾而言,了解這種疾病的危害,掌握科學的預防方法,是保護自身健康的第一步。通過積極的個人防護和社區參與,我們可以共同構建抵御病毒傳播的堅固防線,有效降低基孔肯雅熱帶來的風險。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