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球十年以上的老球迷,一定記得,斯坦科維奇杯曾是每年夏天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這項自2005年開啟的賽事,承載著中國男籃無數(shù)的記憶想,雖中國隊僅在 2012 年奪得一次冠軍,但每年的每一場比賽都是寶貴的歷練機會。
創(chuàng)辦之初,斯坦科維奇杯星光熠熠。那時姚明還活躍在籃壇,他率領(lǐng)中國男籃在斯杯賽場上沖鋒陷陣,NBA 球星諾維茨基、帕克等也曾登場,為賽事增添了無數(shù)看點。各支參賽隊伍均為各大洲的頂尖隊伍。對中國男籃而言,這是與世界強隊過招的絕佳機會,能在與高手的對抗中,清晰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針對性地提升。2006年的斯杯,正值日本世錦賽前夕,希臘、德國、法國等強隊紛紛派出高水平運動員參賽,將其當作世錦賽的熱身賽,中國隊也在與這些強隊的較量中收獲頗豐。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斯杯逐漸走向衰落。程萬琦卸任國際籃聯(lián)主席后,賽事失去了強大的 “背書”,不再能確保邀請到頂尖水平的球隊參賽 ,官方名稱也去掉了 “冠軍” 稱謂。贊助商的熱情因賽事含金量下降而減退,獎金數(shù)額一落千丈,從最初的奪冠獎金 10 萬美元降至后來的 3 萬美元 ,對強隊和高水平球員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加上斯杯未被納入國際籃聯(lián)積分體系,參賽球隊的敷衍態(tài)度使得賽事質(zhì)量持續(xù)下滑,歐美強隊常以二隊或三隊應付,中國隊的參賽熱情也受到影響,甚至出現(xiàn)雪藏主力、青年軍參賽等情況。
到了2020年,由于疫情形勢以及國際籃聯(lián)相關(guān)規(guī)定,原定于當年七月舉行的斯坦科維奇杯基本確定取消。這一消息令眾多球迷痛心不已,也讓中國男籃失去了重要的熱身機會。
回顧往昔,那些年夏天,球迷們守在電視機前,為中國隊進球歡呼。斯杯見證了中國男籃的成長,是中國籃球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印記。如今,斯杯取消,對于中國男籃而言,失去的不僅僅是一項賽事,更是一個與國際強隊交流切磋、提升實力的平臺。在如今世界籃球快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多組織參與高質(zhì)量的熱身賽,對球隊成長至關(guān)重要。
雖然現(xiàn)在中國男籃面臨沒有歐洲強隊對抗底氣的現(xiàn)狀,但完全可以邀請一些排名相近的隊伍或者強隊的二隊參賽。希望未來,中國男籃能有更多高質(zhì)量賽事可參與,也期待斯坦科維奇杯有朝一日能夠重現(xiàn),再度成為中國男籃成長的 “練兵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