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村民徐大姐在采蘑菇時撞見五只豹紋野貓崽。
小家伙們蜷縮在草窩里,斑紋酷似豹貓。這已是今年東北地區第八起類似目擊事件。
吉林森林公安去年曾救助過正牌豹貓幼崽,當時民警自掏腰包買羊奶的場景感動全網。
檢測結果讓人意外——這些小家伙只是普通野貓串串。
但它們祖傳的迷彩斑紋確實厲害,趴在草叢里連老鷹都發現不了。生態專家指出,黃喉貂和黑熊近年頻繁現身東北林區。豹紋野貓崽扎堆出現,說明當地生態鏈正在修復。
本溪老黃上個月也發現過一窩野貓崽。
令人揪心的是,幼崽們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直接躺在土坑里。
林業部門反復強調:千萬別擅自撿拾幼崽!
母貓聞到人類氣味就會棄養。
現在審批流程卡著監控設備經費,想找成年貓都難。有經驗的村民想出妙招——在山道旁放幾個廢舊木箱。
這法子比水泥窩棚管用,野貓崽好歹能躲雨。
專業人士建議:聽到貓叫先躲樹后觀察半小時。確認沒有大貓守護再聯系救助站。
順手給枯樹洞塞把干草也是功德。
這些帶豹紋的小家伙長大后都是捕鼠高手。
一只成年野貓每年能消滅上千只田鼠,守護著山林生態平衡。但露天放養幼崽確實風險太大。
遼寧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已有13只野貓崽因失溫死亡。網友熱議該不該人工干預。
有人認為順其自然最好,另一些則主張適度搭建庇護所。“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眼下正是春耕關鍵期。
野貓種群恢復對控制鼠害大有裨益,這事關莊稼收成。林業站最新監測發現,野貓活動范圍已擴大至耕地邊緣。這對減少農藥使用是個好消息。
下次進山記得多留意腳下。說不定哪個草窩里就藏著這些“小豹子”,它們可是山林的小衛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