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兩次對外表態可能將訪華,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尤其第二次表態中提到“中方邀請”,更是讓這一潛在的外交活動增添了諸多討論空間,其背后涉及中美關系、國際事務等多重復雜因素。
訪華時機的潛在指向
從時間維度看,若特朗普所言中方發出邀請屬實,其出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的可能性極大。這一重要活動若能迎來中美俄三國領導人齊聚北京,無疑將成為震撼世界的外交場景。此外,10月末韓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前后,也被視為特朗普訪華的另一個潛在窗口期。
中美關系的核心議題
中美之間存在諸多亟待面對面處理的問題,當前處于“休戰”狀態的貿易沖突便是其中之一,“休戰”時長與能否實現“長期休戰”,需要兩國通過進一步接觸達成長期協議。
而臺灣問題作為中國核心利益和中美關系的重中之重,更是特朗普訪華繞不開的關鍵。中方必然會要求特朗普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調整立場,包括停止武裝臺島、停止支持“臺獨”勢力,甚至可能涉及支持統一等內容。若特朗普政府在這些核心問題上不作出讓步或承諾,即便訪華成功,也難以獲得中方的積極回應,更難在其他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美俄互動的潛在契機
除處理中美雙邊問題外,借助訪華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也是可能促使特朗普成行的因素之一。特朗普一直主張快速解決俄烏沖突,此前與普京的通話未達目標,而領導人面對面會談往往能推動外交進程。
俄羅斯方面對普京與特朗普在北京會面并不排斥,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雖稱“正在為普京訪華做準備,但尚未聽說特朗普總統也將前往北京”,但其表述實則暗含對美俄總統在北京會晤的試探與開放態度。若特朗普能出席中國舉辦的活動,中美俄三邊峰會的舉辦或將成為可能,向世界展示主要國家團結的形象,有助于遏制部分國家挑撥國際矛盾、制造地區緊張的行徑。
特朗普是否訪華、何時訪華,以及訪華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明確的是,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方的立場與態度將直接決定此次潛在訪華的最終成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