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常年混跡于各大車展的自由車評人,隔壁老王我見過太多打著"復古"旗號的新車,但當我站在iCAR V23復古版面前時,還是被這個方盒子小家伙的誠意打動了。展廳里那臺奶油白拼接墨綠色的展車,活脫脫就是從80年代掛歷里開出來的小精靈(參數丨圖片),但車頂那排LED探照燈又提醒著我——這可是臺貨真價實的電動SUV。銷售小哥說這車普通版才10萬出頭,但眼前這臺加裝了滿血復古套件的頂配版,全套改裝件就要2.88萬,我掏出手機算了算賬,這價格也就相當于給老婆買個名牌包的錢。
要說這車的外觀設計,設計師絕對是吃透了復古越野的精髓。那個電鍍包邊的木紋前杠讓我想起老式收音機的旋鈕,密格狀中網像是把爺爺的懷表放大了一百倍。最絕的是圓形大燈周圍那圈LED日行燈帶,白天看是經典的雙圓燈造型,夜晚點亮時居然能呈現像素化的歡迎動畫。車身側面那些鉚釘裝飾可不是樣子貨,每個都實實在在固定著加寬的輪眉,我特意用手掰了掰,紋絲不動。銷售說這套復古輪圈是專門開模鑄造的,單個重量比普通輪轂輕了1.8公斤,這細節處的考量讓我這個老車評人都要豎起大拇指。
轉到車尾才發現設計師的惡趣味,那個偏右安裝的"小書包"乍看是備胎罩,打開才發現是個貫通式儲物箱。我試著把展廳里的露營裝備往里塞,居然能輕松放下兩把折疊椅加一個保溫箱。尾門采用側開設計倒是意料之中,但鉸鏈的阻尼感調校得異常順滑,單手就能輕松開合。車頂那五個探照燈可不是裝飾,每個都能獨立旋轉角度,最大照射距離達到200米,這配置在野外露營時絕對能派上大用場。
拉開車門的瞬間我就笑出了聲,這內飾簡直就是時光穿梭機。白色真皮座椅上壓印著類似老式旅行箱的菱格紋,中控臺上那排亮銀色按鍵分明就是復刻了古董相機的快門撥盤。但一抬頭就被那塊15.4英寸的2.5K中控屏拉回現實,屏幕邊框窄得幾乎看不見,顯示效果比我家的iPad Pro還細膩。最讓我意外的是空調出風口的設計,金屬撥桿調節的咔嗒聲異常帶感,出風口內部居然還藏著氛圍燈,能隨溫度變化切換冷暖色調。方向盤采用實木與真皮拼接,握感厚實得像是握著老式輪船的舵輪,但后面藏著的換擋撥片又提醒我這是臺現代電動車。
動力系統倒是出乎意料的樸實,單電機版136馬力的數據放在今天確實不算亮眼。但實際開起來才發現iCAR的工程師耍了個小花招——電機扭矩輸出特意調校得線性平緩,配合刻意保留的輕微電機嗡鳴聲,駕駛感受莫名有種老式V8發動機的韻律感。
我特意找了段非鋪裝路面測試,43.5度的接近角確實不是吹的,上個馬路牙子比我家那臺城市SUV從容多了。續航方面501km的CLTC數據中規中矩,但快充30分鐘能充50%的電量,這個表現在同價位算是中上水準。最讓我驚喜的是底盤調校,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配置看似普通,但過減速帶時的韌性居然讓我想起某款德系豪華車。
要說智能化配置,這臺復古小車可一點都不含糊。8155芯片加持的車機系統流暢得不像十萬級產品,語音助手甚至能聽懂"把空調調到老式收音機的溫度"這種抽象指令。高速NOA功能在環線上試了試,跟車距離保持得比某些新勢力還穩健。最有趣的是那個"復古模式",開啟后儀表盤會變成機械指針樣式,連加速時的聲浪模擬都是老式越野車的排氣聲,這種細節處的幽默感深得我心。
站在市場競爭角度看,iCAR V23復古版這步棋走得相當聰明。10-15萬區間的新能源SUV市場早已殺成紅海,但真正打出差異化設計的產品寥寥無幾。相比比亞迪元PLUS那種四平八穩的家用風格,V23復古版瞄準的是追求個性的年輕群體。我看過他們的選配系統,光是車身雙拼色就有12種組合方案,改裝件還能像樂高一樣自由搭配。4S店朋友告訴我,首批300套滿血改裝包上線三小時就售罄,買家大多是25-35歲的都市白領。更妙的是后續的改裝生態,官方已經放出了車頂帳篷、復古自行車架等周邊,這分明是要打造一個移動生活方式的IP。
試駕完這臺小方盒子,我忽然理解為什么銷售說這是"能上新能源牌照的情懷玩具"。在電動車同質化嚴重的當下,iCAR用不到15萬的價格,給了年輕人一個既滿足日常通勤又能彰顯個性的選擇?;爻虝r我特意打開車窗,讓初夏的風吹進車廂,中控臺上那根仿木紋飾條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這感覺就像在星巴克喝到了一杯用古董咖啡機現磨的拿鐵——現代科技包裹著舊時光的溫度,或許這就是電動時代最好的情懷表達方式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