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隨著集團的深度整合進入新階段,今年上半年對于廣汽集團旗下的每個板塊來說,都堪稱新領導班子主理下的又一歷史性時刻。
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紛紛再續“中國化”,鉑智3X和P7的上市,無論結果如何都帶著很強的本土化印跡,造適合中國用戶的電動車成了兩家日系合資公司需求新生的重要課題。
身為廣汽乘用車主體的廣汽傳祺,選擇跳出MPV的舒適圈,用“向往車型”的高價值屬性試圖完成品牌層面的再歷練,S7、M8乾坤的接連下場,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于廣汽新能源板塊,昊鉑從埃安體系中徹底脫出,兩者的平行運作,一邊將廣汽研究院的技術儲備最大限度地劃撥給了兩個品牌。另一邊,產品矩陣的分開打磨也給廣汽大自主更多的發展空間。
但總的來說,站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新能源市場高速進化,消費趨勢伴隨著向著同一方向演進, 埃安在集團內部所起到的作用著實關鍵。“承上啟下”是2025年埃安必須做到的,就意味著,埃安的改革遠比外界給予廣汽的期待來得更具象。
下半年的市場競爭,一定會來得更加兇猛。在經歷過上半年的輾轉騰挪,對于埃安,我們需要更直觀地看到切實方案的落地。
受董事長馮興亞在自主版塊上投入的精力,“銷量復蘇”只會是檢驗埃安往后發展的一個小小指標。面對海量對手的價格下探,埃安需要成體系的攻防,而不是被動跟進。
01
慢下來,是看清未來的最好調整
不同往日,今年的新能源車市場的確展現出了些新氣象。海內外車企對于純電技術路徑的再探討和消費層面對純電車的推廣開始減緩,都決定了2025年的新能源發展基調反向加了些燃油車的特質。也就是說,隨著技術倒戈,主打插混、增程的新車,愈發成了撐起整個新能源車市發展的主力。
當理想、問界帶起的這股風潮已經不單單席卷高價SUV市場,以比亞迪、吉利、奇瑞為首的主流自主車企,頻頻將混動的觸手覆蓋于10~20萬區間,主打純電的埃安,注定要在這場新戰役下,拿出新的應對方案。
今年1~6月,純電市場增速放緩的現狀,我們也看在了眼里。埃安原本“風景這邊獨好”的狀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
整個上半年,據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埃安的累計銷量為152,264輛。結合集團財報的產銷情況,確實能看到埃安在堅守陣地上受到大環境的影響。
在廣汽集團宣布將昊鉑剝離埃安時,我們一直會認為,埃安可以集中資源干大事,但事實上,集團此次延續了大半年的組織調整和戰略重塑還沒有完全結束。在集團管理層未到位,古惠南又到期退休的節骨眼上,留給埃安的課題,還需一些時間才能徹底解決。
更何況,整個純電市場的現狀,剛才也提到了,客觀因素的制約并不是任何一家企業可以自由改變的。縱觀全行業,主打純電的企業中除了少數幾家活著的新勢力,譬如傳統車企旗下的極氪、極狐等,上半年都不比新能源車市的整體增速。
所以,如果非要給埃安過去半年的表現扣個帽子,市場表現波動基本就是集團整合和車市大環境變化所產生的聯合反應。而另一方面,只因品牌未打開邊界和產品過于親民化,對于埃安而言,價格戰和營銷戰對埃安所帶去的極端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價格戰打響的那一刻起,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掙錢越來越難的當下,車企放血讓價的最終受益者的確是每一個消費者。但是,這就導致了,當大量車企將各類新能源車的價格打到15萬以內,在局者要么選擇跟進,要么選擇讓位。
同樣,當圍繞智能化平權的營銷戰于年后愈演愈烈,拉攏潛在用戶的難度亦是成幾何倍數增加。在埃安看來,去年就開始落地執行智能平權的宣傳,完全可以借此發揮效力,奈何,國家緊急叫停相關營銷手段的舉動,讓每一個選擇此路線的車企踩了剎車。
說白了,不管是市場發展的現狀,在多重因素的交織下,2025年之于埃安,大有企業成立之初帶去的挑戰。作為旁觀者,從埃安白手起家占據純電市場前三,年銷量逼近50萬輛,甚至大有奔赴IPO的趨勢時,時常會認為,埃安還是有了實干家的底色。
那今時今日,市場競爭強度極速上升,埃安遇到成立以來最大的挑戰也實屬沒辦法。經過這半年的磕磕絆絆,只希望埃安能盡快完成品牌重整,給整個集團所推行的番禺行動遞去一把利劍。
02
基礎打牢,翻盤只是時間問題
去年11月,在新任董事長馮興亞的規劃下,廣汽集團正式推出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計劃,明確自主品牌的全面改革目標。此行動將通過四大改革舉措和五大保障,預計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占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達200萬輛。
在這樣的目標下,埃安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我想,身在埃安的每一個人都很清楚。而上半年由市場給出的結果,再次證明了,無論是小到產品層面,還是大到戰略方向,接下去半年,埃安要打的將是一場硬仗。
上半年,在推出AION UT后,埃安對于銷量的渴望,還是很明顯的。不管AION V是否會受同集團的新車分流,面對入門純電車市場的需求,AION UT就是想著從吉利星愿、比亞迪海鷗/海豚手中搶點客戶。
但很可惜,渠道上的劣勢、品牌力的邊界限制擺在了埃安面前,借UT之力擴張銷量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年中,馮興亞曾對外透露,今年下半年廣汽埃安將全面啟動B端與C端品牌分離戰略。B端將成立全新品牌,專注出租車、網約車等運營市場。此舉被其視為“番禺行動”下的關鍵一環,也是廣汽推動自主品牌體系重構的重要一步。
那這是否就意味著,埃安最大的短板,即品牌形象的固化將就此改善?如若順利,答案將是一定的。
對比同類品牌,埃安從不是一個靠市場紅利吃飯的企業,在核心技術的把握上,整個廣汽研究院為之帶去的底牌堪稱深厚。車型平臺的多元進化、三電系統的自主拿捏、智能化配置的切實落地,埃安幾乎手握著集團一切和新技術相關的項目。
一旦品牌形象得以換新,對于消費者來說,埃安全系產品的價值回歸便是最大的優勢。
再者,隨著昊鉑的獨立,下半年還有全面升級的昊鉑GT、昊鉑品牌首款高端豪華轎車、昊鉑SSR賽道版以及昊鉑HT增程版接連重磅登場,當廣汽新能源業務的向上發展全權交給昊鉑,手中資源更聚焦的埃安,理應能從上半年的調整中摸索出一條持續向好的道路。
很明顯,針對國內市場的銷量爭奪,通過上半年的的深度調整,埃安也算做好了準備。一切就看下半年的落到執行能做到何種程度了。
而另一邊,我們都很清楚,就像古惠南一年前所給出的預設,“對于海外市場,埃安正在布局歐洲、南美,中東等地區的全球化戰略,這兩三年間,都會在這些國家建立產業基地。”
自從集團決心推動自主業務的全面發散,2025年的埃安勢必會在出口上拿出更具體的規劃。
今年上半年,廣汽國際在海外導入4款新車型,完成7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入網,新增92家網點覆蓋,全面推進KD生產布局。“泰國行動”、“巴西行動”、“埃塞行動”和“香港行動”次第開展,印尼和馬來西亞KD車型按期投產,歐洲KD項目穩步推進,實現出口累計同比增加45.8%。
由此可見,作為廣汽對外出口的核心力量,埃安的機會點還有很多。
的確,在整個市場潛力不斷被挖掘時,銷量的短期波動,讓埃安感受到了中國車市的寒意,察覺到了消費者被營銷高手牽著走的趨勢。只不過,還是那句老話“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帶著“勇者無畏,強者無懼”的態度,埃安的2025年有過半年的磕磕絆絆,便是為更好的起跳埋下了伏筆。
責編:石劼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追擊比亞迪,銀河/風云/啟源交出階段答卷丨茍活這半年
華為不是“狼”
奇瑞,狠話也說了事兒也干了丨茍活這半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