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被隨手塞進衣兜的演唱會門票,在南京某酒店前臺“搖身一變”,成了八折房卡;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結束后,無錫的球迷驚喜地發現,手中的門票能直接兌換成當地鮮甜的水蜜桃;一張抵達常州的高鐵票,無意間成了暢游恐龍園的優惠憑證……在江蘇,這些曾被視為“廢紙”的票根,正被重新注入價值,成為開啟城市消費盛宴的“金鑰匙”。
“蘇超”淮安主場比賽期間,該市以“激情夏日 樂享足球”為主題,打造淮安主場比賽配套市集,以“票根經濟”為消費紐帶,提升賽事附加值。 萬程鵬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票根經濟”的本質,在于激活沉睡資源的價值。一張張散落在消費者手中的票根,看似使命終結,卻蘊含著未被開發的消費意愿與信任背書。江蘇正是通過精巧的創意與機制設計,將這份“信任”與“意愿”轉化為撬動二次消費的支點。
“票根經濟”的核心邏輯,在于將賽事高流量精準導入消費場景,瞬時脈沖的賽事流量便轉化為持續涌動的消費增量。今年5月,南京市推出“跟著演出(賽事)游南京 樂享‘1+3’優惠活動”,憑觀演(觀賽)票據,游客即可享受南京市域內景區景點、住宿餐飲、商場購物等三重優惠活動。無錫開展“球票換桃”活動,巧妙嫁接體育賽事熱度與當地特色農產品,將觀賽的激情延伸至對地方風物的消費與記憶。這一系列舉措,使得票根價值在文旅融合中不斷升級,從最初單一景區優惠,擴展到如今的餐飲、住宿、購物、演藝全鏈條消費,一張球票已成為撬動江蘇文旅消費的“金鑰匙”。
小小票根釋放巨大能量,其底層邏輯在于精準匹配與生態協同。對商家而言,票根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精準度的引流方式。持票根的觀眾已是明確的目標客群,基于其核心興趣延伸提供“吃住行游購娛”服務,轉化效率更高。
票根變“金鑰匙”,大幅提升了消費者的滿足感與獲得感。一張票的價值被多重延伸,既是對觀賽體驗的增值服務,也降低了探索城市其他服務的門檻,激發游客“來都來了,何不多逛逛”的消費心理。
“票根經濟”的精髓,在于跨界聯動。它打破了文旅、體育、商業、交通等行業的壁壘,通過票根這一介質,串聯起原本割裂的消費場景,形成相互引流、相互促進的消費生態圈,真正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從廢棄紙片到消費“金鑰匙”,票根的“變形記”折射出消費場景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巨大潛力。“票根經濟”已不僅僅是簡單的促銷手段,它正成為連接消費孤島、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紐帶。當每一張票根背后都延伸出一條消費鏈,當每一次觀演觀賽都開啟一場城市探索,消費的“乘數效應”將如蝴蝶振翅,為城市經濟注入不竭的動能。
江南時報記者 張姣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