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媒體時,突然將矛頭指向民主黨籍前總統奧巴馬,公開指控其犯“叛國罪”。據環球網消息,特朗普稱奧巴馬及其團隊從2016年大選起就開始操縱選舉,直到2020年,“他們試圖竊取選舉,這是叛國罪”。話音剛落,奧巴馬發言人帕特里克·羅登布什就發表聲明駁斥,稱這是“轉移視線的拙劣伎倆”。這場突如其來的指控,讓美國政壇再度陷入激烈動蕩。
特朗普的指控并非空穴來風。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茜·加巴德已向司法部提交刑事移送文件,相關內容與7月1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有關。該報告稱,奧巴馬政府官員參與了一場“叛國陰謀”——他們編造俄羅斯干預2016年大選的情報,目的是為“針對特朗普的政變做準備”。加巴德作為特朗普一手提拔的親信,還透露奧巴馬任內的副總統拜登、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等多名高官都參與其中,而奧巴馬是“團伙的頭目”。
特朗普和奧巴馬(資料圖)
這并非特朗普首次針對奧巴馬“出手”。此前他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段AI生成的“奧巴馬被捕”視頻,視頻中奧巴馬被司法人員摁在地上戴上手銬,特朗普本人則在一旁“目睹”這一幕。這段視頻引發輿論嘩然,不少人批評他“未審先判”,踐踏司法尊嚴。但特朗普似乎毫不在意,7月22日與菲律賓總統共同會見記者時,他再次強調“一切都是奧巴馬發起的”,還要求對奧巴馬提起訴訟。
特朗普此時發難,背后藏著多重考量。參考消息網援引分析指出,奧巴馬在民主黨內聲望極高,2024年大選期間曾兩度為拜登站臺,直接影響了特朗普的選情。打擊奧巴馬,等于打擊整個民主黨的士氣。更關鍵的是,特朗普正被愛潑斯坦案纏身。據新華社報道,他2024年競選時承諾上臺后公布愛潑斯坦案相關文件,但本月7日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卻稱“不存在客戶名單”,不再發布更多文件。這種前后不一的態度引發支持者不滿,而指控奧巴馬恰好能轉移公眾注意力。
奧巴馬、特朗普(資料圖)
從法律層面看,特朗普的“叛國罪”指控很難成立。特約評論員劉和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法律對叛國罪有明確界定,需證明當事人“向美國的敵人提供幫助”或“對美國發動戰爭”,但目前所有指控都沒有涉及奧巴馬與外國勾結的證據。至于“政變罪”更顯荒謬——2016年奧巴馬正在任上,不可能“推翻自己”。而且加巴德提到的“偽造情報”,即便屬實也屬于政治抹黑,并非法律意義上的“叛國”。
奧巴馬團隊的回應雖簡短卻態度堅決。發言人帕特里克·羅登布什在聲明中說,奧巴馬辦公室通常不會回應這屆政府“持續不斷散布的胡言亂語”,但這次指控“荒謬至極”。言外之意,特朗普的目的根本不是尋求正義,而是搞政治操弄。事實上,民主黨內已有不少人站出來聲援奧巴馬,稱這是“共和黨打壓對手的老把戲”。
特朗普(資料圖)
這場風波還暴露了美國政治的深層分裂。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共和黨就開始收集民主黨的“黑料”,加巴德作為其親信,調查結果的公正性本就受到質疑。而民主黨此前也多次用訴訟阻擊特朗普,兩黨斗爭早已超越理念之爭,變成“你死我活”的權力游戲。有分析認為,如果特朗普真能推動對奧巴馬的起訴,將打破美國“不清算卸任總統”的政治傳統,未來每個卸任總統都可能面臨類似威脅。
愛潑斯坦案的陰影也未散去。據央視新聞報道,愛潑斯坦2019年死于獄中,其與政商名流的交往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特朗普承諾公布文件卻食言,支持者開始懷疑他“隱瞞真相”。現在他靠指控奧巴馬暫時穩住陣腳,但如果后續拿不出實質證據,支持者可能再次失望。畢竟此前特朗普已因“炒作愛潑斯坦名單又否認其存在”失去部分信任,若“抓捕奧巴馬”的承諾再落空,后果難料。目前局勢仍在發酵。加巴德稱將披露更多“證據”,司法部也表示正在調查,但這些動作更像政治表演。
奧巴馬(資料圖)
奧巴馬雖未公開露面,但其背后的民主黨勢力已開始反擊,有議員呼吁調查加巴德“是否濫用職權”。隨著2026年中期選舉臨近,兩黨只會斗得更兇。這場“新仇舊賬”的較量,最終可能沒有贏家。特朗普或許能短期轉移視線,卻讓美國政治的公信力進一步受損;奧巴馬雖暫時占據道義高地,但民主黨的形象已被抹黑;而普通民眾面對無休止的政治內斗,只會對“美式民主”越來越失望。正如劉和平所說,美國自封“燈塔國”,但現在這盞燈塔,正被黨爭的濃煙越熏越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