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7月,俄烏前線單日無人機投放量已突破700架。烏克蘭國防部警告,俄方無人機攻勢升級,空襲波及范圍從哈爾科夫延伸至利沃夫,波蘭邊境告急。短短數字,凸顯烏克蘭防空體系面臨極限壓力。
俄軍“以量壓制”策略全面升級
俄軍在7月全面切換“飽和攻擊”模式,無人機成為主角。烏空軍統計,俄方本月單次空襲投入已超過426架“沙赫德”及各類誘餌無人機,還配合24枚導彈實施高強度打擊。俄方夜間集群攻擊,航跡遍布烏克蘭各大工業區與西部要道。
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正通過無人機“海量壓制”,迫使烏方防空體系高負荷運轉,消耗其有限彈藥和技術資源。烏防空縱深被迫后撤,基輔、敖德薩等地多次遭遇攔截壓力失衡。澤連斯基公布最新傷亡數據:僅首都一輪空襲就致2死、15傷,其中包括兒童。
俄方無人機技術更新頻率加快。自伊朗引進“沙赫德”原型后,俄軍迅速完成國產化,推出“格蘭”系列、噴氣型等多款新機型。部分機型采用AI自主巡航和抗干擾設計,飛行速度最高可達180公里/小時,航程2000公里,單機載彈量達40公斤。
俄軍還研發“雛菊”型誘餌無人機,專門擾亂烏防空雷達系統,為主力攻擊機群“開路”。俄軍多線程火力分配策略,讓烏方防線反復“臨陣調整”,極大考驗烏軍指揮調度和戰術創新能力。
烏克蘭防線面臨技術與資源雙重壓力
烏克蘭在高強度消耗戰中苦苦支撐。面對俄方低成本、高密度無人機群,烏軍不得不轉變防御思路。西方昂貴的防空導彈難以對抗上千架“蟻群戰術”,地面機動小組及自產攔截無人機成為主力裝備。
烏情報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俄軍已發射超2.8萬架“沙赫德”系列無人機,僅7月就投入總量近10%。俄無人機單價僅幾萬美元,遠低于巡航、彈道導彈,卻能攜帶重型彈頭、精準打擊后方目標。烏方高價值防空導彈庫存快速消耗,成本效益持續惡化。
俄軍無人機作戰體系實現正規化。無人機部隊由最初的地方化采購、私人募資,進化為獨立軍種,統一指揮調度。俄方建設“魯比肯”作戰中心,專門培訓操作員、研發新型細光纖鏈路無人機,進一步提升抗干擾能力與作戰半徑。
俄軍“攥緊拳頭,精準重擊”戰法已成體系。軍事專家指出,俄方通過多層次火力分配、反復調整打擊節奏,持續消耗烏方防線與西方援助裝備。烏方雖在國產防御無人機產能上努力“追趕”,但面對數量與技術雙重劣勢,壓力有增無減。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評估,俄軍2025年軍費達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3.4%。普京公開數據稱,僅2024年俄軍交付各類無人機就超150萬架次。俄羅斯軍工產能高位運轉,短期內支出壓力仍在可控范圍。
防長連夜會商,“愛國者”系統成援烏重點
俄軍無人機攻勢引發西方高層最大警覺。7月22日至23日,英國、德國防長緊急發起烏克蘭防務國際聯絡小組視頻會議,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北約秘書呂特、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科維奇等全程參與。會議核心議題:加速向烏克蘭交付防空系統,尤其是美制“愛國者”導彈。
北約秘書長、歐盟國防與太空專員與美方同步磋商,協調援助方案。北約多線推進彈藥、火炮等補給,美國恢復相關軍援項目。德國表態愿出資購買兩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并可能從自有庫存調撥,由美方后續補充庫存。瑞士原定交付的5套“愛國者”系統將優先轉讓烏克蘭。
英國防長、北約領導人發起“50天援助沖刺”,敦促成員國在短期內集中調配防空資源。特朗普設立50天援助期限,要求北約成員國加快武器調配,力求在談判窗口期前給俄方施加最大壓力。
但實際交付周期以周為單位,烏克蘭短期內仍需靠現有手段與有限新援支撐。歐盟強調自身經濟規模遠超俄羅斯,“所需的是政治意愿”。西方政治共識雖形成,實際部署仍受物流、技術、決策等多重制約。
無人機博弈主導戰場新格局
俄方重點發展細光纖鏈路無人機、AI自主巡航模型與“格蘭”高性能無人機。俄軍無人機作戰體系從私人組織到國家統一指揮,戰術研發和操作培訓逐步系統化。俄軍通過多線程、飽和攻擊模式,不斷打破烏方防空部署節奏,形成持續戰略壓力。
烏克蘭則加緊國產攔截無人機研發、擴充產能,積極調整防線縱深。烏軍防線逐步向后方縱深轉移,盡可能分散俄軍火力。經濟壓力下,烏方在高強度消耗戰中,必須持續優化成本結構和防御手段。
專家普遍認為,烏克蘭高價值防空導彈難以長期對抗俄方“蟻群戰術”,低成本機槍組與國產無人機將成為新一輪防御主力。俄方通過大規模、低成本無人機持續消耗烏克蘭高精度防御資源,將消耗戰邏輯推向極致。
國際社會關注點轉向西方技術與軍援能否突破現實瓶頸。西方援助資源較為充足,但交付和部署周期、協調成本等因素仍制約援烏效率。俄烏技術博弈、無人機創新、外部援助節奏成為決定未來戰場走勢的關鍵變量。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宣布新一輪烏俄談判即將開啟,預計7月23日舉行,烏方代表為烏梅羅夫。前兩次談判僅限于戰俘交換,尚未有實質性協議。俄媒稱本輪談判可能繼續在伊斯坦布爾進行。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短期內談判難以取得突破。戰爭核心問題未解,更多停留在象征性互信修復層面。消耗戰格局下,俄軍無人機數量、戰術創新與西方援助速度,將持續影響戰場天平。
俄烏沖突已進入“高效消耗+技術創新”新階段。西方多國防長連夜會商,加快防空系統交付,力圖打破俄方無人機“以量壓制”的僵局。每一輪援助與創新,都是未來戰局變化的關鍵節點。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24 08:32:俄烏第三輪直接談判同意繼續換俘 俄方說首腦會面時機不成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