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牙塔到田間地頭,從理論書頁到實踐土壤,選調生作為黨的后備力量,肩負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在基層的廣闊天地里,“民之所盼”是工作的出發點,“政之所向”是行動的指南針,唯有將二者深度融合,方能書寫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為民答卷。
答好“初心卷”,在價值坐標中錨定民本立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實的政績。選調生初到基層,首先要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命題。“民之所盼”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田間地頭的稻穗長勢、農家院落的飲水安全、社區鄰里的矛盾糾紛;“政之所向”也不是懸浮的政策,而是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基層治理的精細要求。二者的交匯點,正是選調生的價值坐標。
現實中,有的年輕干部帶著“鍍金”心態下基層;有的習慣“辦公室決策”,用書本理論套基層實際。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沒有真正把“人民至上”刻進心里。選調生當以“小學生”姿態拜人民為師,在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中讀懂“民心溫度計”,在家長里短中把握“民生脈搏”,讓每一項工作都始終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展開。
答好“本領卷”,在實踐熔爐中錘煉實干擔當
基層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考驗干部能力的“練兵場”。“民之所盼”往往具體而微,“政之所向”需要精準落地,這要求選調生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更要有“腳踏實地”的本領。面對產業發展的瓶頸,能否用新思維激活鄉土資源?面對治理中的“老大難”,能否用巧辦法破解僵局?面對突發的風險挑戰,能否用硬作風穩住局面?這些都是擺在年輕干部面前的“必答題”。
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實踐中摔打出來的。從推動“千萬工程”惠及萬千鄉村,到探索“楓橋經驗”化解基層矛盾,無數成功實踐證明:唯有沉下去摸實情、鉆進去找辦法,才能讓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群眾獲得感。選調生要拒絕“紙上談兵”,多到田間地頭“解剖麻雀”,在產業培育、矛盾調解、民生服務中練就“幾把刷子”;要敢于“啃硬骨頭”,把群眾的“表情包”當作工作的“風向標”,把“燙手山芋”變成“暖心工程”,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回應民之所盼。
答好“作風卷”,在清正廉潔中筑牢執政根基
作風是無形的力量,卻能影響人心向背。選調生作為黨的“代言人”,一言一行都關乎黨的形象。“政之所向”要求的不僅是政策落實,更是作風過硬;“民之所盼”期待的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是公平公正。
要守住“清廉線”,在惠農資金發放、項目審批等關鍵環節經得起考驗,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占集體一分一厘;要繃緊“責任弦”,對群眾的承諾“說到做到”;要常懷“敬畏心”,把群眾的批評當“鏡子”,把監督當“護身符”,在“慎獨慎微慎初”中涵養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當選調生的作風與群眾的期盼同頻共振,黨的執政根基才能在基層愈發牢固。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是答卷人。對于選調生而言,基層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答題紙,群眾的每一個笑容都是得分點。唯有始終以“民之所盼”為導向,以“政之所向”為遵循,在初心堅守中永葆本色,在實踐磨礪中增長才干,在作風建設中贏得民心,方能在基層的廣闊天地里,書寫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高縣政協:何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