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力量,肩負著服務人民、建設基層的時代使命。在基層治理日益復雜、群眾需求日趨多元的今天,唯有常懷精進善為之心,方能在時代浪潮中站穩腳跟、行穩致遠,真正成為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棟梁之才。
精進之心,是選調生成長的內在驅動力。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政策落地、矛盾調解、民生服務,每一項都考驗著干部的能力與擔當。若滿足于“過得去”的工作標準,沉醉于“差不多”的履職狀態,不僅難以應對新形勢下的挑戰,更會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消磨初心。精進,意味著以“歸零”心態對待每一項任務,在政策學習中求深,在群眾溝通中求細,在問題解決中求新。面對鄉村振興中的產業發展難題,既要吃透上級政策的“上情”,也要摸清田間地頭的“下情”,通過反復調研、多方論證找到適合本地的路徑;處理社區治理中的鄰里糾紛,既要堅守法規底線,也要兼顧人情溫度,在一次次實踐中打磨溝通技巧與共情能力。這種持續精進的過程,既是能力提升的“必修課”,更是初心不改的“試金石”。
善為之要,在于將初心轉化為實效的智慧與擔當。基層工作最怕“紙上談兵”,空有一腔熱情而無務實舉措,不僅解不了群眾的急難愁盼,更會消耗公信力。善為,首先要“敢為”,面對歷史遺留問題不回避,面對利益調整不退縮,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比如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時,難免遇到部分居民的不理解,此時既要耐心做好政策解讀,也要敢于直面矛盾、推動共識,用“釘釘子”精神把民生工程落到實處。善為,更要“會為”,懂得在復雜局面中抓主要矛盾,在資源有限時求最優解。開展基層治理,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而要善用“群眾路線”,通過培育社會組織、搭建議事平臺,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而要聚焦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需求,把技術創新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善為的本質,是始終以群眾滿意為標尺,在“想干事”與“干成事”之間架起務實的橋梁。
精進與善為,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沒有精進的積淀,善為便成了無源之水,難以應對深層次問題;缺乏善為的實踐,精進便成了閉門造車,無法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效。對于選調生而言,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在田間地頭問需于民,在家長里短中體察民情,既能在實踐中發現自身短板,為精進找準方向;也能在與群眾的互動中汲取智慧,讓善為更接地氣。這種“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的循環,正是選調生成長的核心路徑。
新時代的選調生,生逢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基層的廣闊天地,既是磨礪意志的“大熔爐”,也是施展才華的“大舞臺”。唯有常懷精進之心,以永不止步的態度提升自我;堅守善為之念,以務實擔當的行動服務群眾,才能在基層的沃土中扎下深根,在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真正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用青春汗水書寫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答卷。(高縣政協:何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