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宣布重大決定,俄羅斯惱羞成怒
日前,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歐盟成員國當天正式批準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方案。此前,歐盟于5月正式通過針對俄羅斯的第17輪制裁措施。
7月22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說,為回應歐盟對俄采取的第17輪和第18輪制裁措施,俄方將禁止一批歐洲國家人士入境。
此外,俄外交部還強調,俄羅斯將繼續捍衛國家利益,對歐盟后續制裁措施進行及時和充分的回應。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了一系列“神經質制裁”,歐盟也做出不少“貢獻”,對俄羅斯采取的制裁措施一次比一次密集,一次比一次激進。如今,第18輪制裁方案剛落地,內容繁雜且嚴苛,不僅包括禁止歐盟運營商使用俄羅斯“北溪”管道,還為進口石油價格設定上限,甚至涉及到對俄羅斯相關企業的技術封鎖等。
歐盟的制裁范圍之廣,幾乎涵蓋了從能源到金融,從貿易到科技的各個領域。他們天真地以為,通過這種全方位的打壓,就能讓俄羅斯經濟崩潰,從而在俄烏沖突中占據優勢。但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俄羅斯經濟展現出的韌性遠超歐盟的預期,2023年經濟在被制裁的背景下仍實現了3.6%的增長,這一數據不僅高于烏克蘭危機之前的增長率,更是讓歐盟那些經濟增長乏力的國家望塵莫及。
反觀歐盟,早已被自己發起的制裁拖入了泥潭。能源領域首當其沖,歐盟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聯系后,失去了穩定且廉價的能源供應。以德國為例,作為歐洲的工業大國,能源成本的飆升讓眾多制造業企業苦不堪言。一些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化工企業不得不縮減產能,甚至將工廠轉移到能源成本更低的國家,導致國內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同時,能源價格的高企也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歐元區的通脹率一度飆升至兩位數,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怨聲載道。
美國笑了
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不一樣了。美國在這場制裁大戲中,扮演著極不光彩的角色。它一邊慫恿歐盟對俄制裁,一邊卻趁機向歐洲高價出售液化天然氣和石油,賺得盆滿缽滿。據統計,美國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在制裁期間大幅增長,價格也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這就好比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歐盟被美國賣了,還幫著美國數錢。
如今,歐盟被美國甩在半路上,卻還不知悔改,繼續對俄羅斯展開新一輪制裁,甚至還將黑手伸向了中國。
歐盟為何會如此愚蠢至極?是真的瘋了,還是骨子里的意識形態在作祟?從歷史來看,歐盟的許多決策都深受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常常將意識形態置于國家利益之上。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讓他們在面對俄羅斯和中國時,失去了理性判斷的能力,盲目地追隨美國的腳步,淪為美國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
長此以往,歐盟的結局不堪設想。內部經濟疲軟,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再加上美國不斷調整美元利率,使得歐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弱。一些中小企業因為成本上升和市場萎縮而倒閉,大型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繼續堅持對俄羅斯的制裁,同時進行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歐盟將面臨更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有分析人士甚至擔憂,歐盟最終可能會被美國和其他勢力瓜分,所有財產被美國直接吞沒,歐元的地位也將被美元取代。而俄羅斯,憑借其在能源和資源方面的優勢,或許能在這場瓜分中分得一杯羹。
東大坐收漁翁之利
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這說明什么?說明中方是愿意與歐洲國家交流,換句話說,中方是愿意拉歐洲一把的,并且是在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情況下。
中歐之間的貿易額早已突破萬億美元,在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雙方的合作潛力巨大。但如果歐盟繼續執迷不悟,堅持錯誤的制裁政策,就會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當歐盟被美俄瓜分,歐盟不復存在或者搖搖欲墜的時候,歐盟的市場必然會流向中國,不是中國要不要的問題,是這些蛋糕就會自動送上門。
這并非中國主動為之,而是歐盟自己的選擇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說在最后
歐盟,是時候該醒醒了。不要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不要再讓意識形態蒙蔽了雙眼。應該正視自身面臨的問題,理性看待與中俄之間的關系,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回到對話協商的軌道上來。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瓜分的命運,才能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尊嚴。否則后果真的不堪設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