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市場研究機構IIF于2025年7月發布的報告揭示:全球貿易格局正迎來新一輪深度調整。美國、歐盟和中國,三大經濟體的互動已成為影響世界經濟走向的決定性變量。
就在外界高度關注美國對外高壓政策能否繼續主導全球貿易秩序之時,歐盟突然亮出“硬牌”,不僅正面反制美方關稅威脅,還在中歐高層會晤后,通過馮德萊恩之口,向美方拋出一句“重磅實話”。這一幕,為全球觀察者帶來新的懸念。
美國強壓,歐盟強硬
7月下旬,美國貿易政策再次成為世界輿論焦點。特朗普政府延續“極限施壓”策略,單方面對多國加征高額關稅。自2023年至今,美國已與日本、菲律賓等國達成多項協議,小國在壓力下紛紛讓步。
日本用5000億投資換來有限回報,菲律賓將本國市場完全對美開放。特朗普在7月23日的公開講話中直言,對絕大多數國家將征收15%-50%的關稅,試圖以關稅重拳收官其任期內的對外經濟博弈。
美國針對歐盟的關稅攻勢愈演愈烈,10%的普遍關稅已經覆蓋歐盟出口美國的大部分商品。汽車及零部件遭遇25%高稅,鋼鐵與鋁等產業更被課以50%的重稅。
7月中旬,特朗普發出正式警告:自8月1日起,歐盟若不妥協,30%關稅即刻生效。農產品關稅也被“懸在頭頂”。美國單邊主義色彩濃厚,貿易“武器化”趨勢明顯。
歐盟并未選擇被動挨打。7月24日,歐盟成員國進行投票,正式通過對價值930億歐元美國產品加征反制關稅方案。歐盟的首次“集體性投票”反制,不僅意在給美方“顏色”,更是為未來談判積累籌碼。環球時報援引布魯塞爾智庫分析稱,歐盟此舉打破以往對美“溫吞”姿態,顯示其具備獨立博弈和反擊能力。
美歐裂痕:盟友漸行漸遠
美國與歐盟的關系,已不僅僅是貿易問題。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當眾批評歐洲內政,體現美方對“盟友”日益缺乏耐心和尊重。
俄烏沖突后,歐洲緊隨美國步伐制裁俄羅斯,卻反受其害。能源價格飆升,歐洲工廠停產潮頻現。德國多家制造業巨頭將產能轉移至美國,只因美方能源更廉價,市場環境更寬松。
美國對歐洲的貿易“打壓”與安全“綁架”雙管齊下。歐洲媒體與智庫紛紛警告,歐盟若繼續做“無條件跟班”,只會在全球競爭中失去主動。
經濟學人智庫最新文章指出,歐盟追隨美國的代價愈發明顯:經濟受損,能源緊張,產業鏈“外溢”,歐盟自身利益被邊緣化。
歐盟內部反思聲浪愈發高漲。多家歐洲主流媒體呼吁,歐盟必須增強戰略自主、減少對美依賴。部分智庫建議,歐盟應以多元化全球合作為新方向,重塑自身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歐盟理事會也多次在公開文件中強調,歐洲不應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中歐新階段:合作升級
7月24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問北京。中歐會談氛圍與去年冰冷對峙截然不同。會場氣氛融洽,雙方以“中歐建交50年”為契機,重申合作與尊重。中方在會談中提出,中歐應堅持互不針對、不受第三方左右。強調“多邊主義”與“互利共贏”,高度評價歐盟作為全球多極格局重要一極的作用。
歐方積極響應。馮德萊恩表態,歐盟不會“脫鉤斷鏈”,更無意與中國分道揚鑣。她希望歐中關系“續寫新篇章”,強調歐洲不會被迫在中美間選邊站隊。
會談期間,雙方還就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等合作議題深入交流。中方展現出對電動車關稅、稀土出口等敏感議題的靈活談判態度,贏得歐方好感。雙方高規格接待、領導人合影,象征中歐關系進入“溫和回暖”階段。
歐盟媒體普遍評論,這次中歐互動“遠比預期順利”。《法蘭克福匯報》撰文稱,中方釋放的“尊重與合作”信號,正是歐洲當前最渴望的。歐方在中美大國博弈中,已不滿足于做“被動棋子”,而是希望把握主動權。
馮德萊恩“重磅實話”背后的現實
馮德萊恩在離開北京前對記者說:“歐盟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系,與歐美關系是否緊張無關。”這句簡短發言,令美方坐不住。美國媒體普遍解讀為“歐洲單飛信號”,顯示歐盟在關鍵利益面前已不再對美“俯首聽命”。
這一表態背后,是歐盟經濟利益的現實考量。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中歐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8.1%。德法等歐洲龍頭企業對中國市場依賴度加深。西門子、大眾、巴斯夫等企業均將全球產業重心傾斜至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方對希臘、意大利等國提供港口和鐵路投資。希臘進口船只中,50%以上由中國制造。歐盟若試圖切斷與中國的合作,將導致自身經濟失血,產業鏈斷裂。
歐盟近年反思對美依賴,追求“戰略自主”已成共識。多家歐洲主流智庫和媒體反復強調,未來歐盟發展絕不能被一國政策綁架。歐洲要在中美間尋找最大化利益的平衡點。馮德萊恩的發言,既是對美方壓力的回應,也是對歐盟內部“獨立路線”的宣示。
美歐關系裂縫難以修復
美歐之間的分歧已超越關稅爭端。美國單邊主義加劇,全球治理結構遭遇挑戰。歐洲不愿再在每一個關鍵議題上隨美起舞。在關稅、能源、技術轉讓等領域,歐美立場分歧日益突出。
歐盟希望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同時,在經濟上深化同中國的合作,實現“兩頭下注”。歐盟短期內不會與美國完全決裂,但“唯美是從”的時代已經終結。未來歐洲將更多以自身利益為核心,在多邊格局中扮演“平衡者”。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歐美間的信任基礎已被侵蝕。美歐在全球治理、產業政策、供應鏈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將充滿變數。中歐關系的深化,則將為全球多邊格局注入更多不確定性和新動力。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2025-07-26 00:45:馮德萊恩與特朗普通話 討論歐美關稅談判等議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