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否認自己是“親華派”,韓國終于扛不住壓力了,準備在對美關稅談判中作出讓步。
韓國總統李在明
隨著8月1日的“關稅大限”將至,韓國心急如焚,已派代表團赴美磋商,但仍然未能說服特朗普讓步。
美方的要求很明確,要求放寬對美國商品進入韓國市場的限制,尤其是在牛肉、大米、水果等農產品領域。
然而這些還只是“桌面上的條件”,美方私下對韓國還有一些額外的要求,比如希望韓國能夠效仿日本,拿出4000億美元,作為對韓國企業赴美投資的扶持基金。
同時,特朗普政府還希望韓國能夠在造船業領域,配合美國圍堵中國,助力美國振興本國造船業。
可以說,特朗普政府這些條件,堪稱是“霸王條款”,一邊想用關稅大棒撬開韓國的市場;一邊又想讓韓國自己掏錢幫助美國建設,典型的霸權主義行徑。
美國總統特朗普
然而,韓國本土上還有大量美國駐軍,在防務領域對美國存在嚴重依賴,這也讓韓國對美方很難說“不”。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步步緊逼、還有即將截止的關稅暫緩期,韓國政府終于還是扛不住了。
就在近日,多家韓媒報道稱,韓國政府正考慮在對美關稅談判中,作出“戰略性讓步”,通過放寬對部分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限制,來換取跟美國達成關稅協定的機會。
與此同時,李在明還罕見就自己的外交立場,對美國作出了明確回應。面對美方一些人質疑他是“親華派”的說法,李在明明確表示,自己一貫“把美韓關系放在第一位”,希望能夠打消美方對他的顧慮。
美韓關系
要知道,過去一直以來,李在明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務實派政客,希望能夠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外交”,基于韓國的自身利益出發,調整對外政策,而不是全盤押注美國。
然而短短一個多月,李在明就轉變了態度,甚至主動承認自己“視美韓同盟為優先”,這對外釋放出了什么信號呢?
首先,沒當總統之前,跟當上總統之后,面對的壓力是不一樣的。
李在明在競選時,主要為了攻擊尹錫悅“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因此呼吁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然而上臺之后,李在明優先要考慮的就是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緩解來自美國的關稅壓力。
所以這個時候,說幾句漂亮話來“表忠心”,提升特朗普對他的好感度,自然也就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
其次,這也說明美國對韓國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忽視。并且美韓同盟,在韓國的外交關系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哪怕是韓國總統,也需要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令美國滿意的答復。
最后,李在明也很清楚,失信于中方的代價,韓國承受不起。中方早已有言在先,反對任何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跟美方達成所謂關稅協定的做法,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將堅決予以反制。
這句話的輕重,韓方應該仔細掂量掂量,切莫因小失大。
所以在美國要求韓國聯手在造船業領域施壓中國的時候,韓國并沒有立即作出回應,而是先考慮在本國農產品領域讓步,以此來穩住美方。
韓國出口貿易
因為對于韓國而言,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是擺在眼前的難題,但若是因此就損害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那便是犧牲了本國的長遠利益,這其中的輕重緩急、利害關系,相信李在明還是分得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