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像不要錢似的往下砸。烏東前線,阿夫迪夫卡郊區那片焦黑的土地又在發抖了。這回不一樣了,天上看不見的俄國無人機嗡嗡響,地面雷達信號亂跳。哈爾科夫那邊村子里的老大爺伊萬,昨天還琢磨著修他那炸塌一半的牲口棚,一抬眼瞧見西邊地平線煙塵滾滾,老家伙撒腿就往地窖鉆。
事后才敢扒著窗戶縫看——整整一長溜的俄國坦克,車頂上沙包摞得老高,轟隆著碾過廢棄的檢查站。
克里姆林宮這回是真押上血本了!東北線哈爾科夫方向、正東面盧甘斯克那一片,加上頓涅茨克南邊新頓涅茨克一帶,俄軍壓過來的人頭數嚇人,情報機構那些熬夜盯著衛星照片的專家,指頭敲著地圖——至少16萬。
這不是零散部隊過來蹭兩下,是帶著幾百輛主戰坦克、拉著重炮過來的整編制重兵集團。阿夫迪夫卡城外,幾個挖了半年工事的烏軍老炮兒頂著鋼盔喘氣,戰壕外頭炮彈皮燙手,就聽見排長對著步話機吼:“B區頂住!東側補給線被卡斷了,西面俄軍兩波次沖鋒剛被打下去!”
新頓涅茨克方向更邪乎。俄軍沒玩老一套人海硬沖。天上無人機跟蝗蟲似的,烏軍迫擊炮班剛轉移陣地,坐標就傳到后方俄軍炮兵耳朵里,炮彈立馬追著腳后跟砸下來。
更頭疼的是那些俄軍工兵干的事,戰線推進到哪兒,雷區就密密麻麻布到哪兒,擺明了是要捆住烏軍雙腿,一個躲在被掀翻裝甲車后的烏軍班長,耳機里滋滋響著指揮所的喊話:“別露頭!對面狙擊手盯得死,俄國電子戰部隊把咱們的通聯頻道攪得跟糨糊一樣!”
澤連斯基在基輔那個堅固得像堡壘的地下指揮中心,墻上的大屏幕一片片刺眼的紅色標記閃得人眼暈。前線指揮官的聲音嘶啞著要炮彈,要防空導彈。他簽了幾份文件,忽然扭頭跟身邊人說:“不能再這么拿人命填戰壕了。”這話第二天就變成了官宣——基輔方面表態了,48小時后準備上談判桌。
談判?莫斯科那頭反應快得很。俄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隔著電視屏幕冷冰冰一句:“烏克蘭得先面對現實。”啥現實?還不是指著那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四條邊界線!普京前腳剛開完會,后腳新聞稿就放出來:不拿這些地方當起點,沒得談。跟澤連斯基希望的戰前狀態談判,壓根不在一個頻道上。
西方那邊也炸鍋了。布魯塞爾北約總部大樓走廊里腳步匆匆,一疊疊加密電報來回飛。法國總統抓起來熱線電話就找朔爾茨,倆人頭碰頭嘀咕了半天。隔天美國務院就松口了:允許烏克蘭拿“美援武器”往哈爾科夫那邊俄軍剛站住腳的地盤招呼。意思就是能跨境打了!
這政策閘門一開,西邊鐵路動脈晚上就沒消停過。波蘭熱舒夫那個轉運樞紐,半夜燈火通明,平板車轟隆轟隆卸貨。防空導彈包裝箱上印著醒目的白底黑鷹,成捆的反坦克導彈箱子堆成了小山。
基輔軍方一個管后勤的老上校眼睛熬得通紅,盯著電腦屏幕上的物流圖:“防空彈先發!優先送庫皮揚斯克和伊久姆方向,那邊俄軍空中偵察太兇了。”
仗打到這份上,兩邊手里都攥著硬貨。烏軍抓著北約的新式火箭炮當底氣,頂著前邊壓力不退。俄軍呢,靠著人多炮多硬推,一寸一寸啃土地。
澤連斯基嘴巴上愿意談,可前腳剛說要談判,后腳基輔的征兵辦公室又加急了派發征召令,東線戰壕里,一個年輕士兵哈著白氣裹緊了大衣,捏著手里那枚快磨亮的彈殼,望著對面俄軍陣地新亮起的探照燈光柱。
停火?沒人知道什么時候能真正消停。天上又一架無人機呼嘯著掠過,拉出長長的尾跡,像個冷冷的問號劃在硝煙彌漫的夜空里。前線傳回來的消息還是老樣子——哪邊都沒松勁。
炮彈照樣飛,士兵照樣往前壓。烏軍咬著牙守著交通要道庫皮揚斯克那幾座關鍵的橋,俄軍在頓涅茨克工業區廢墟里一寸一寸地挪。兩邊眼睛都熬得通紅,手里的家伙什越攥越緊。
莫斯科街頭這兩天多了不少穿迷彩的預備役人員,征兵點門前排起長隊。基輔地鐵深處,那些被改成臨時庇護所的站臺里,老百姓裹著毯子擠在一起。
收音機里時不時斷斷續續地放送點前線新聞,多數時候只有刺耳的防空警報在拱形隧道里嗡嗡回蕩,有個老太太縮在角落緊緊抱著她那只裝證件的小鐵盒,低聲念叨著她困在馬里烏波爾女兒一家的名字,沒人能告訴她確切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