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俄烏戰場,還是關稅談判,最近的特朗普在國際上都算得上是順風順水,然而美國國內同樣精彩,美國內亂不止,前有馬斯克,如今特朗普又將矛頭對準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圍繞在特朗普和奧巴馬兩位美國總統之間的“宮斗大戲”,如今正在美國上演,而面對得寸進尺的特朗普,一直選擇低調的奧巴馬,終于開始了絕地反擊。
政治這盤棋,殺招往往誕生于絕境,就在特朗普投下“叛國罪”這枚炸彈之前,他正被另一場風暴牢牢困住,那就是持續發酵的“愛潑斯坦案”。
司法部已經明確告知他,他的名字出現在了那份臭名昭著的文件里,這可不是小事,它直接威脅到了特朗普最核心的政治資產——他的民意基本盤。
更糟糕的是,他曾向支持者承諾會公布完整的涉案名單,但遲遲沒有兌現,這番操作讓最忠誠的MAGA陣營內部都出現了裂痕與質疑。
民主黨人嗅到了血腥味,正抓著這個機會在輿論場上猛攻,眼看火就要燒到自己身上,特朗普必須做點什么,而且必須足夠震撼,能瞬間扭轉所有人的視線,還有什么比指控一位前總統“叛國”更具爆炸性呢?
這并非心血來潮,更像是一場精心算計的豪賭,賭注就是用一個更大的丑聞,去覆蓋一個對自己致命的丑聞。
任何一場“政治獵巫”,都需要一個劇本,哪怕它漏洞百出,特朗普聲稱自己手握“鐵證如山”,可直到今天,他和他的情報團隊也沒能拿出任何一份能把奧巴馬送上法庭的實質性證據。
他所謂的“鐵證”,源自國家情報總監解密的一批舊文件,這份劇本的核心情節是:奧巴馬團隊,早在2016年大選時,就曾計劃如何炮制“通俄門”的謠言,來系統性地構陷特朗普。
聽起來很嚴重,對嗎?但情報機構的角色其實相當微妙,他們雖然揭露了“通俄門”調查可能源于政治構陷,卻始終沒有提供奧巴馬本人或其核心圈子直接下令策劃此人的“死亡實證”。
這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矛盾:2016年,一份情報簡報說俄羅斯沒能改變大選結果,但奧巴馬政府隨后公布的官方報告,卻言之鑿鑿地宣稱普京親自下令干預大選,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特朗普。
特朗普要做的,就是抓住后半段的“矛盾”,將其無限放大,編織成一個關于“前總統為了政治私利,不惜動用國家機器陷害繼任者”的宏大敘事,這個劇本不需要無懈可擊,它只需要足夠煽情、足夠簡單、足夠激起人們的憤怒。
有了劇本,接下來就是表演,特朗普無疑是操控輿論的大師,他的策略簡單粗暴,卻異常有效:在任何場合,強行將聚光燈打在自己想讓公眾看到的地方。
當記者們在白宮草坪上追問他關于愛潑斯坦案的進展時,他會立刻打斷,面帶慍色地把話題扭轉到奧巴馬的“叛國罪”上,反復強調那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丑聞。
一次不行,就兩次。他用這種近乎“洗腦”的方式,硬生生在輿論場上開辟出第二個戰場,迫使媒體和公眾不得不分出精力來討論這件事。
為了讓這場戲更逼真,他還扔出過別的煙霧彈,比如突然下令解密塵封已久的馬丁·路德·金檔案,這些動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制造信息噪音,讓輿論焦點徹底模糊。
他的團隊甚至制作并發布了奧巴馬被警察逮捕的AI視頻,這已經不是暗示,而是試圖通過視覺沖擊,將一種想象植入為部分民眾的“既定事實”。
當然,對手也不會坐以待斃,奧巴馬的辦公室迅速發表聲明,一盆冷水潑過來,稱這不過是“轉移注意力的拙劣嘗試”。
更有趣的,是如今已成為特朗普幕僚的馬可·盧比奧,他當年的身份是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曾親口確認俄羅斯干預了2016年大選,如今的處境,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這場“煉金術”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因為它悍然挑戰了美國政治中最根本的兩條“物理定律”,第一定律:你不能憑空編出一樁叛國罪。
政治角力可以用夸張的言辭,但法律定罪必須基于事實,任憑特朗普的嘴上功夫再厲害,沒有證據鏈,就不可能真正啟動對前總統的叛國罪訴訟,這就像煉金術士無法憑空變出黃金,法律的“質量守恒”定律決定了,沒有事實輸入,就不可能有罪名的輸出。
第二定律:絕不能動搖國本,這才是最核心的紅線,將一位前總統及其政府高官集體打成“叛國集團”,這是什么概念?這意味著向全世界、向全美國人民宣布,這個國家的權力交接、情報系統、乃至整個政府的信譽,都是一個巨大的謊言。
這種指控一旦被坐實,動搖的將是美國的國體本身,足以引發劇烈的憲政危機甚至內亂,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建制派,都絕無可能讓事態滑向那個深淵。
所以,雙方都心知肚明,這不過是一場火力全開的輿論戰,而非一場你死我活的法律戰,特朗普要的是威懾和攪局,奧巴馬要的是澄清和反擊,誰也沒想過,真的把對方送進監獄。
特朗普的商業部長曾爆料,他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喜歡在深夜打電話給下屬聊天,急切地想知道外界如何評價他當天的表現。
這種行為被一些分析家解讀為一種深藏于其強硬外表下的“孩子氣”,一種極度渴望關注與肯定的行為模式,這或許也能解釋,他為何會選擇用一個丑聞掩蓋另一個丑聞這種看似魯莽的策略。
這場宏大的“宮斗戲”,連來訪的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都成了現場觀眾,目睹了這番奇景,最終,這場精心編排的大戲還是會落幕。
試圖煉成的“黃金”(對奧巴馬的定罪)化為泡影,喧囂散去后,那塊劇毒的“鉛”(愛潑斯坦案)依然躺在原地,冰冷而堅硬,它還在那兒,等待著一個真正的答案。
所以即便特朗普心里有千般不憤,萬般不愿,但考慮到美國國內局勢的穩定,和各方政治勢力的對比,這件事也難以為繼,畢竟這涉及到了美國兩黨制的政體和國家的信譽,是紅線,特朗普是難以觸動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孰是孰非還沒有定論,特朗普也沒拿出來任何證據,全是嘴炮,美國法院也不可能就這么審判以奧巴馬為代表的整個前政府官員,況且外界一直在流傳這是特朗普的報復手段。
但無論如何,這場“宮斗劇”不會有贏家,更深層矛盾在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同時面對兩黨施壓,共和黨要求查奧巴馬“叛國”,民主黨要求查特朗普“愛潑斯坦案包庇”,美國司法獨立性已經是名存實亡,這場奧巴馬、特朗普對決,本質是美式民主崩塌,任憑結果如何,可以肯定是對美國政治公信力,都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創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