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聯手攪動南海,共同防御條約是“護身符”還是“火藥桶”?
防務觀察:近日,美菲高調宣稱《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南海,美國防長赫格塞思更明確表示將保護菲海岸警衛隊免受“武裝攻擊”。這一表態被外界視為直接針對中國,而中方則罕見點名批評菲律賓“淪為美國代理人”。杜老師,您如何看待美菲此次聯手升級南海緊張局勢的意圖?
杜長空:這顯然是美菲在南海問題上的一次戰略試探。首先,條約本身是冷戰產物,其核心是防御締約國領土遭受攻擊,而非支持域外挑釁行為。但美方刻意模糊條款,將菲方在南海的侵權行動包裝成“受攻擊”場景,實則為軍事介入鋪路。值得注意的是,馬科斯政府近期以降低美國關稅為交換,允許美軍擴大在菲基地使用權,甚至考慮開放采礦權,這種“戰略捆綁”暴露了菲方對美依賴的被動性,也折射出其在南海問題上的焦慮——既想借力美國,又怕淪為棄子。
防務觀察:您提到“戰略捆綁”,但菲律賓國內有聲音批評這種政策犧牲了自主權。為何馬科斯政府仍執意配合美國?
杜長空:關鍵在于菲方誤判了三點:一是美國承諾的可靠性。歷史上美國為自身利益拋棄盟友的案例比比皆是,如阿富汗撤軍;二是軍事依賴的代價。菲引入美軍“堤豐”導彈系統,看似增強防御,實則將國家安全外包,喪失戰略回旋空間;三是經濟反制風險。中國是菲最大貿易伙伴之一,若中方采取限制投資、農產品進口等措施,菲民生經濟將首當其沖。但馬科斯政府顯然被國內親美勢力裹挾,試圖通過炒作南海議題轉移國內矛盾,這種短視行為無異于火中取栗。
防務觀察:中方此次回應措辭嚴厲,警告菲方“勿挑動對抗”。您認為接下來南海局勢會如何演變?
杜長空:中方的警告已從外交辭令轉向實際行動。例如,近期中國海警在仙賓礁、仁愛礁等海域的執法更加堅決,有效挫敗菲方非法補給行動。若菲方繼續挑釁,中方可能升級反制,包括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強化島礁防御等。但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的“灰色地帶”策略——通過輿論炒作、聯合軍演等手段,慫恿菲律賓充當“代理人”。例如,菲方近期組織所謂“民間船只”擅闖黃巖島,背后實為官方策劃,而美軍則躲在幕后煽風點火。這種策略成本低、效果陰毒,目的是消耗中國精力,同時破壞東盟團結。
防務觀察:您提到東盟,這是否意味著南海問題正從雙邊爭議演變為地區性博弈?
杜長空:確實如此。美國正試圖將南海問題“國際化”,拉攏日本、澳大利亞等域外國家介入,甚至推動美菲日韓聯合軍演。這種“小圈子”行為沖擊了東盟主導的地區安全架構,加劇“新冷戰”風險。但多數東盟國家堅持中立,主張通過《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平解決爭議。菲律賓若一意孤行,不僅會孤立于東盟,還可能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防務觀察:最后,您對南海局勢的未來有何建議?
杜長空:解決問題的鑰匙仍在地區國家手中。菲律賓應回歸對話協商,停止引入域外勢力;美國需摒棄冷戰思維,停止將南海作為遏制中國的棋子;而中國在堅定維權的同時,可繼續通過“海上合作”等倡議緩和矛盾。歷史證明,和平與發展才是南海的主旋律,任何煽動對抗的企圖終將自食其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