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硝煙未散,美利堅的鷹眼已悄然轉向太平洋的另一端。
當馬科斯頂著烈日飛越重洋降落華盛頓,一場精心編排的地緣劇本正悄然翻頁——美國戰略棋盤中,“第二個烏克蘭”的輪廓,竟在南海波濤之上逐漸浮現。
馬科斯為期三天的訪美之旅看似聚焦貿易,實則暗藏玄機。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的“成果”——美對菲關稅從20%微調至19%,數字游戲難掩本質:菲律賓將對美國全面開放市場實施零關稅,換來的是美國仍維持19%的進口壁壘。這種赤裸裸的不平等,被包裝成雙邊“協議”。美方甚至不忘吹噓馬科斯是“強硬的談判者”,戲劇化言辭背后,是菲律賓單方面讓渡經濟主權的現實。
耐人尋味的是,去年美國從菲律賓進口額高達140億美元,遠超其對菲出口的90億美元,這種結構性依賴,使所謂“讓步”更像是對依附關系的加固。
特朗普(資料圖)
經濟牌剛打出,南海立刻風高浪急。就在馬科斯返菲次日,一場蓄謀已久的危險挑釁在黃巖島海域上演。菲海岸警衛隊9701船,這艘2300噸的鋼鐵巨獸,竟對中國海警僅百噸級的21550艇、5009艇展開死亡沖鋒。
影像資料觸目驚心:菲艦多次高速穿行中方船尾,最近距離僅100米,航線如亂麻般無序扭動。專家一針見血:這已超越“碰瓷式表演”,是蓄意制造碰撞風險的戰爭邊緣政策。菲方姿態的陡然激進,恰似收到某種危險信號后的肆無忌憚。
頗具諷刺的是,在菲軍方狂熱配合美方行動時,其內部清醒之聲卻被斥為“叛徒”。退役空軍少將波基斯在社交媒體的靈魂拷問——“所謂‘南海仲裁勝利’九年了,我們到底贏了什么?”——如利刃刺破幻象。他痛陳菲律賓正滑向烏克蘭的命運,警告“不要將菲人變成炮灰”。軍方發言人特立尼達氣急敗壞地批駁這是“失敗主義”,強調菲“不會被任何國家支配”。但激烈辯白恰恰暴露深層焦慮:當美軍新增四個基地、美菲澳日構建“四方防長協調機制”時,所謂“主權捍衛”更像是為他人火中取栗的遮羞布。
馬科斯(資料圖)
歷史從不重復,卻常押著殘酷的韻腳。
觀察人士敏銳指出,菲律賓當前路徑與烏克蘭危機前夜驚人相似:持續挑釁測試對手紅線,同時全面倒向域外大國尋求“保護傘”。美國復制著“前線代理人+后方撐腰”的經典戰術,通過聯合巡航、軍售、基地擴建多管齊下,將南海打造成新冷戰前沿。馬科斯政府的經濟綏靖與安全依附,無異于主動簽下“投名狀”。
面對步步緊逼,中國展現出戰略定力與清晰底線。
王毅外長在東亞外長會上斬釘截鐵重申:所謂南海仲裁自始非法無效。中方堅守“雙軌思路”——既通過外交渠道與東盟加速磋商《南海行為準則》,構建規則框架;同時以行動捍衛權益。中國海警在黃巖島的嚴密布防與專業處置,將每一次菲方挑釁轉化為現場證據鏈。
當菲船高速逼近時,中方執法船始終保持克制但堅決的航線,以最小接觸化解最大風險,彰顯成熟力量的風范。
馬科斯(資料圖)
更具深意的是,中方同步亮出非軍事反制組合拳。
7月18日,中國教育部罕見發布赴菲留學預警,直指當地治安惡化、針對中國公民犯罪頻發,呼吁暫緩行程。外交部同步敦促菲方切實保障中國公民安全。這種“人員流動管控+外交施壓”的雙軌模式,既是保護國民的務實之舉,更是向馬科斯政府傳遞明確信號:依附他國挑釁鄰邦,終將反噬自身社會經濟發展基礎。
歷史的指針劃過2025年仲夏,馬科斯在華盛頓收獲的“19%關稅禮包”,與黃巖島海域的百米生死時速,構成一幅荒誕而危險的拼圖。
當美國將“烏克蘭劇本”推向南海,菲律賓儼然被設定為悲劇主角。波基斯少將的詰問仍在回蕩:“我們贏了什么?”——答案或許藏在菲律賓軍方對“炮灰論”的暴怒反駁里,藏在馬科斯接受不平等條約的沉默里。
炮火連天的烏克蘭戰場,對馬科斯來說應是最震撼的警示錄。當代理人戰爭的引擎轟鳴啟動,沒有哪個棋子能決定自己的結局。中國海警船在浪濤中劃下的那道無形警戒線,不僅是主權的屏障,更是給區域和平的最后機會之窗。
這道窗,正隨菲方每一次危險動作而加速關閉。當“炮灰”的讖語與“炮艦”的轟鳴在南海共振,馬科斯們真該聽一聽:那究竟是凱旋的號角,還是喪鐘的前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