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在河南學生心中的地位堪比985,只因這是河南省的最高學府,而且還僅僅是一所211大學。
而今年分數線出爐后,在河南500分都很難上一個本科,鄭大沒有600分都不敢想。
所以當得知一名黑龍江考生以389分的分數考上鄭大的時候,無數網友感到憤怒,稱這就是對所有河南考生的侮辱,而河南考生的出路又在哪?
7月22日黑龍江投檔線公布,鄭州大學物理類003組最低投檔線僅389分,這個比一本線高29分的成績,讓一名考生以"踩線"姿態被211高校錄取。
該專業組計劃招生133人,涵蓋18個專業,因去年土木類專業600分的高門檻嚇退考生,加上生物科學等基礎學科報考遇冷,導致今年報考人數未滿,最終以報考考生最低分389分定格投檔線。
對比同校002組565分的投檔線,分差近180分,堪稱"斷崖式"降分。
黑龍江招生考試院證實,389分撿漏是因專業組未報滿,屬于極端個例,該考生語數154分、外語88分、首選科目31分的成績,放在河南連本科線都夠不著,卻在黑龍江實現"低分高就"。
石家莊鐵道大學招生辦主任王軍提醒,這種撿漏是計劃缺額、考生填報策略等多重偶然因素疊加的結果,盲目效仿可能導致滑檔,志愿填報仍需以"沖穩守保"為原則。
看到389分上鄭大,很多人會覺得"高考撞大運",但這背后是專業冷熱不均、考生心態博弈等復雜因素。
對大多數考生來說,與其盯著極端案例,不如踏實研究志愿填報規則,畢竟高考錄取是概率游戲,穩穩抓住屬于自己的機會,比賭一把更靠譜。
這也反映出高校在專業組設置上需要更科學,避免冷門專業扎堆導致斷檔,影響招生公平性。
黑龍江學生389分能夠上鄭大,那么本地學生是不是也能輕松上呢?
2025年河南新高考首年,歷史類本科線471分、物理類427分,較去年分別暴漲43分和31分。
有些考了500分的歷史類考生發現,這個分數在本科批只能填報偏遠地區的冷門專業,稍有不慎就會滑檔,最終可能只能選擇大專。
數據顯示,河南136萬考生中,過本科線的僅43.85萬人,本科上線率不足33%,意味著超過90萬考生無緣本科,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河南連續多年高考人數超百萬,2025年達136萬,是黑龍江的10倍多,而省內僅有鄭州大學一所211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足。
而且河南復讀生比例高達四成,2023年清華北大在豫錄取的考生中62%為復讀生,高分段競爭白熱化,直接拉高整體分數線。
再加上合并本科批次后,普通本科院校分數線虛高,原本能上二本的分數,在新政策下可能只能徘徊在本科線邊緣,面臨"過線難錄取"的尷尬。
當河南考生凌晨5點早讀、深夜11點刷題時,他們拼的不只是分數,更是改變命運的機會,500分讀大專的背后,是教育資源分配的失衡。
我們不能否認河南學子的拼搏,但也不得不正視現實,當其他省份用更少的考生數享受更多優質高校資源時,河南需要更多的政策傾斜,比如增加本地高校招生名額、扶持新建高校,讓努力的孩子有更多機會圓夢。
一邊是黑龍江389分上211,一邊是河南500分讀大專,這種反差暴露出高考錄取的地域差異。
北京6萬考生擁有8所985高校,河南136萬考生僅有1所211,西藏理科本科線266分,河南物理類本科線427分,同卷不同線的背后,是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
高校本地招生傾斜政策雖然保障了地區人才培養,但也讓河南等人口大省的考生承擔了更大的競爭壓力。
全國116所211高校中,河南僅有1所,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東部地區,導致河南考生"省內競爭激烈,省外錄取艱難"。
部分高校在河南投放的招生名額與考生數量不匹配,比如某東部211高校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比本地高50分以上,加劇了競爭難度。
有些網友甚至怒稱“這個389分錄取,是對所有河南考生的侮辱”,雖說這也和運氣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在河南,389分連報鄭大的資格都沒有。
高考公平從來不是簡單的"分數一刀切",但也不能讓地域差距成為寒門學子的"天塹",黑龍江考生的幸運不應成為河南考生的刺痛,而應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的契機。
我們期待看到更多政策向教育資源薄弱地區傾斜,讓河南百萬考生不再困于"分數通脹",讓努力與回報能更成正比,這才是高考制度應有的溫度。
無論是黑龍江的"撿漏"考生,還是河南的500分學子,高考都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
前者要明白,大學只是起點,能否把握機會提升自己才是關鍵,后者需知道,大專不是終點,通過專升本、考研等途徑,依然能實現人生逆襲。
重要的是社會應看到地域差距下考生的困境,用改革的力量讓教育公平更進一步,讓每個孩子的夢想,都能被溫柔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