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來碗冷面也是不錯的選擇。上海冷面既不同于東北冷面的酸辣爽口,也不同于朝鮮冷面的清淡素雅。它的獨特,從面條、醬汁到澆頭,都帶著鮮明的“海派”印記。
面條:蒸出來的“韌”,吹出來的“冷”
要說上海冷面的精髓,首先得從這碗面的“出生”說起。與東北、朝鮮冷面常用的蕎麥面不同,上海冷面選用的是地道的堿水面——細寬扁平的身段,白里透黃的色澤。
大多數地方的冷面是“煮”出來的,而上海冷面偏偏要“蒸”。生面須抖松后放進大蒸籠里蒸過,再下鍋煮熟。先蒸后煮的冷面可較長時間保持它的利爽口感,根根分明,富有彈性。
當然,一般家庭吃冷面還會采用濕煮法:省卻蒸的工序,生面直接下鍋煮熟,這樣做出來的冷面保存時間稍短。
獨特的面條冷卻方式也體現了上海人的智慧。不同于其他地方直接用冷水過涼的“過水面”做法容易導致衛生問題。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上海廚師創新出“風扇冷面”的方法:將煮熟的面條拌上蔥油,一邊用筷子翻拌一邊用電風扇吹涼。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衛生隱患,還能讓面條保持最佳口感,成為上海冷面的標志性工藝之一。
醬汁:干拌派的“酸香醇厚”
當其他冷面浸在冰涼的湯里時,上海冷面卻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干拌派”路線。而干拌的靈魂就在于那一碗醬汁。
上海冷面的靈魂醬汁,是由三大金剛撐起的。
1.醬油
選用老字號特釀生抽,咸中帶鮮,為醬汁奠定醇厚基調
2.康樂醋
不是山西老陳醋的濃烈,而是上海本地康樂醋那恰到好處的酸甜
3.花生醬
濃稠的花生醬用麻油慢慢澥開,濃郁卻不膩口,成就醬汁的終極魅力
在經典三件套之外,有些老饕還會玩些小心機。
1.腐乳汁
加一小勺,瞬間提升醬汁的層次感
2.辣油
不是川味的麻辣,而是上海人最愛的微辣帶香
3.芝麻醬
與花生醬混搭,讓香氣更復合
澆頭:豐儉由人,各具風味
上海冷面的澆頭講究現炒現配,將本邦菜的精致與市井的煙火氣融合。
青椒絲、茭白絲、肉絲炒制而成經典三絲澆頭,清爽與肉香并存;濃油赤醬的辣肉澆頭,微辣帶甜,肉丁酥嫩,是重口味愛好者的心頭好;吸飽醬汁的四喜烤麩澆頭,咬下去的瞬間迸發出鮮甜湯汁……這些澆頭雖然風格各異,但都遵循著本邦菜“咸鮮適中、濃淡相宜”的調味原則。
從弄堂口的小攤到老字號面館,風扇吹涼的冷面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夏日記憶。那些醬汁里的酸甜、澆頭上的濃鮮,都是這座城市獨有的味覺密碼。它不只是一碗面,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悶熱的季節里,用恰到好處的滋味,撫平燥熱,留住清涼。
記者:雷蕾、任映蓉(實習)
圖片:袁文君、任映蓉(實習)
視頻:袁文君、任映蓉(實習)
編輯:袁文君、任映蓉(實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