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靜安區聯合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及SMG幻維數碼共同打造的全新文化IP——“上海光影美術館”,作為第三屆“閃亮·上海”靜安國際光影展(2025)的常態化展映組成部分,本周末迎來內容煥新。聚焦吳冠中的藝術世界,精選其經典佳作,在蘇河灣親水平臺上演“吳冠中:以線造物,化境為真”光影秀,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一代大師以線條構筑世界、化意境為真實的藝術精髓。
吳冠中(1919—2010),中國現當代繪畫大師,在油畫民族化與國畫現代化的探索中刻下深刻印記。他的藝術是東方美學根脈在時代激流中的澎湃律動。在2024年備受矚目的“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中,吳冠中先生融匯中西的“水陸兼程”將油彩的濃郁與水墨的空靈交織的作品,帶給觀眾無限感動與遐思。
若是你錯過了那場“中國式風景——林風眠吳冠中藝術大展”,別遺憾!這次的光影展映,讓吳冠中筆下那或遒勁或婉轉或疏朗或綿密的線條,在流轉的光影間躍動,編織出獨特的藝術肌理,正是你走進一代大師藝術世界的絕佳契機!
精選力作,光影解碼線條密碼
《紫藤》:蘇州拙政園中那株文徵明手植的紫藤,在吳冠中筆下蛻變為一場視覺狂想。色彩與留白碰撞,紫藤的斑駁、纏繞、垂墜,皆被解構為最純粹的形式韻律,凝練出無聲勝有聲的自然交響,在光影間織就了一片朦朧的詩意。
《霜葉》:濃墨刻畫的枝干在虛化的林影間舒展,淡墨線條交織成迷離的樹影。陽光下的霜葉由黃轉紅,秋意濃濃,勾勒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浪漫詩境。
《松》:遒勁有力的黑色線條,刻畫出松樹的勁健和蒼勁。松枝相互穿插交織,疏密有致,盤錯曲折又緊密關聯,每一個轉折間散發無窮的力量。一叢叢綠色的松針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猶如樂譜中的休止符,配合著旋律奏出和諧而完美的樂章。
《長日無風》: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塊大理石紋樣中似見樹影與鳥形,傾吐出長日無風的寧靜。
《張家界》:線條勾勒出山巒的筋骨,鋒利的筆觸如刀劈斧削,將張家界奇峰聳立的險峻之勢凝于紙上。淡墨渲染出遠山的空蒙,留白處似有云霧流動,而點綴其間的鮮亮色塊,宛如山間跳躍的燈火,為冷峻的峰林注入生命的溫度。
《夜航》:夜色沉沉,墨色在紙上暈染,寥寥幾筆勾勒出船影。長江兩岸燈光璀璨,江水緩緩流動。吳冠中以極簡的筆墨,捕捉了江南水鄉的夜航一瞬。抽象與寫意在此交融。畫面遠看是夜泊的舟,近觀則是墨與線的韻律,沒有多余的修飾,只有最本質的表達。
人民光影,藝術共鳴
本次展映借助前沿光影技術,讓吳冠中畫作中充滿節奏與韻律的線條獲得新生。這個夏天,當觀眾漫步于靜安蘇河灣親水平臺,便能在光影的呼吸與律動間,親身體驗藝術家如何將萬物化境為真,感受那份植根東方又閃耀當代的生命力。
這場光影與藝術的對話,
生動印證了吳冠中“風箏不斷線”的深意
——那些掙脫具象束縛的線條,
最終都回到了人民審美的土壤里。
這正如第三屆“閃亮·上海”靜安國際光影展(2025)始終堅守“人民的光影展”的初心:讓藝術走出殿堂,在親水平臺的夏夜微風中,與散步的親友、嬉戲的孩童、憑欄的游人不期而遇。市民仰首凝視幕墻上流淌的《夜航》、游客用手機捕捉《紫藤》的光影漣漪——藝術,正在街頭完成最動人的傳承。
來蘇河灣共赴這場光影之約吧,
在璀璨中感受藝術最動人的溫度!
展期:自7月25日起,每周五、六晚18:00—22:00(輪播)
(溫馨提示:播放時間可能因天氣原因進行調整,如遇特殊情況,請配合現場管理。)
地點:靜安區蘇河灣親水平臺 浙江路橋與北蘇州路交叉路口
記者:蔣文婕
編輯:梁慧
資料:區綠化市容局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