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俄烏在土耳其舉行了第三輪和談,雙方談了不到一個小時,且成果寥寥,只就新一輪換俘達成共識,烏方關于元首會晤的提議,并沒有得到俄方的積極回應。
談判結束后,俄方團長、俄總統助理梅津斯基在回應俄烏高層會晤的問題時,特別提到了中國的國共內戰,并特別@了北約秘書長呂特,稱自己引述的這段中國歷史,是專門講給“歷史發燒友”呂特聽的。
梅津斯基的原話是這樣的:
“中國曾爆發一場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內戰。國共的領導人分別是蔣介石和毛澤東。蔣介石始終堅持必須親自會面,達成全面協議。據我所知,他們總共大概見了五次,并且面帶微笑親密合影,但這并沒有導致內戰的結束,因為基本的問題、根本的矛盾沒有得到解決。戰爭仍在繼續。”
他最后意味深長的補了一句:“盡管有來自西方的大規模軍事援助,但國民黨還是輸了,共產黨贏得了這場戰爭。”
梅津斯基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歷史系博士,看樣子對中國近代史也涉獵頗深。他引述國共和談來比擬當下的俄烏和談,暴露出他本人及俄執政高層對俄烏沖突和俄烏和談的真實想法:
1、俄烏沖突并非兩個獨立國家之間的戰爭,而是俄羅斯的內戰。梅津斯基此前也曾公開表示,烏克蘭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是被外部勢力操縱分裂出去的,今天的烏克蘭政府不過是西方殖民代理人。
2、俄烏沖突的本質和根源是俄羅斯與美西方之間的遏止與反遏止之爭,后者不斷染指俄羅斯的傳統領地,俄羅斯退無可退,不得不奮起反擊,因為在烏克蘭完全“脫俄”之后,接下來就會是俄聯邦的分崩離析。在俄美沒有談妥之前,俄烏舉行總統會晤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3、俄羅斯并不急于結束戰爭,因為時間和正義站在了俄羅斯這一邊。正如梅津斯基所總結的,雖然國民黨有來自西方的大規模軍援,但最終還是輸掉了內戰。
至于梅津斯基為何特意要給呂特上一堂國共內戰歷史課,是因為兩人此前曾就歷史話題隔空交鋒過。今年6月,呂特對俄方派歷史學家梅津斯基率隊參加伊斯坦布爾和談公開表達不滿,稱其沒有足夠的政治地位。對此,梅津斯基回擊稱愿意送呂特一本歷史教材,好讓他知道“12世紀時根本還沒有烏克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