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是拜登?
當年,美國的總統2020選舉戰正如膠似漆地進行著時,身邊的朋友問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該支持哪個,特朗普、還是拜登?
請注意:思考者這里用了個成語是“如膠似漆”,原因是兩個競選者都在提著漆桶、向對方潑黑。從一個清醒的中國人角度去看這場競選,實際兩個競選者都半斤八兩,無論誰上臺后,都不會改變中美關系方面、美國橫行霸道的流氓惡棍形象。
時至今日,證實了思考者當時的判斷無誤。其實,以中國為敵,對于美國是一項傳統,比如特朗普的前任奧巴馬就是這樣。在2010年4月接受“澳大利亞電視臺”專訪時,他就毫不遮掩地說:“如果超過10億的中國居民也像澳大利亞人、美國人現在這樣生活,那么,我們所有人都將陷入十分悲慘的境地”。
這是美國的心聲。不希望中國富強是歷屆美國總統的共識,但這并不為多數中國人知情。曾幾何時,國內的主流媒體由于被外來資本控制,成為西方勢力的代言人,根本不會報道美國對中國的敵意,相反,還鼓吹什么“救美國就是救中國”。
可嘆的是,在無良媒體的蠱惑下,一些國人真的被洗了腦;尤其是一些80后、90后、00后,被反華勢力抹黑中國的言論洗腦后,對于很多本有定論的事情,開始產生了懷疑;相反地,諸如“朝鮮戰爭時,中國不該出兵”“抗美援朝,其實中國沒有打贏”等等奇談怪論卻深信不疑。
1953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的抗美援朝歸國觀禮代表團
可氣的是,當時一些位居高位者以“晦光養韜”的名義,為了不和西方勢力撕破臉,一直默認毀謗中國的言論橫行。這讓反華勢力越發得寸進尺,以至于美國站在臺前幕后、慫恿小弟公然以所謂“南海仲裁”的鬧劇來對中國的底線發起挑釁!
痛定要思痛。美國反華勢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試探我們的底限,難道我們還要繼續顧忌他的臉面,繼續用“中美夫妻論”來尋求自我麻醉嗎?!不,我們該站出來,旗幟鮮明地聲明:抗美援朝,就是中國把美國打趴下的戰爭!
朝鮮戰爭的背景
二戰日本投降后,作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以三八線為界被分為南北;蘇聯支持北朝鮮,美國支持南朝鮮。1950年6月,南北朝鮮之間爆發內戰。內戰初期,北朝鮮節節勝利,很快占領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南北統一指日可待。
就在這時,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糾結16個國家的馬仔,以海陸空三軍對北朝鮮軍進行了成功突襲。北朝鮮敗退回三八線以后,美軍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要求乘勢追擊,將共產主義逐出整個朝鮮半島。不久,聯合國軍的部隊逼近中朝邊境。
抗美援朝,中國沒必要出兵?
對于當時中國出兵,有觀點稱:聯合國、美國和其他西方盟國并沒有準備與中國作戰。持這種說法的人,既罔顧了事實,也罔顧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1、美國武裝干涉朝鮮的第三天,其第七艦隊就侵入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臺灣。對此,周總理曾這么說: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給了我們新的課題,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臺灣。
2、當時,美國地面部隊已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界推進,我國東北邊境的城鎮、鄉村不斷遭到美國飛機的轟炸掃射。
3、新中國的工業基地一半集中在東北。如果讓美國的大兵壓至鴨綠江邊,我們的這些工業基地將無法正常建設。
4、當時新中國建立不久,國內尚有蔣介石的殘余勢力以及其他敵對勢力在伺機搞破壞。美國出兵朝鮮后,國內的這些反動勢力就活躍了起來。不把美國在朝鮮的氣焰打下去,這些反動分子的氣焰會更加猖獗。
5、如果我們不出兵,美軍兵臨中朝邊境后,一千多公里的邊防線需要部署很多兵力,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要隨時準備打仗。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抗美援朝宣傳畫
基于上面的這些因素,所以當時的情況就是:遲打早打、早晚要打,晚打不如早打,正如毛主席說的那樣:“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抗美援朝,其實我們沒贏?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一直拒絕承認我們的國際地位;戰爭開始后,美國不能不以我們為對手,最后又不能不在談判桌前與我們平等談判、簽訂停戰協定,這其實是一種事實上的承認。
美國投入了三分之一陸軍、五分之一空軍和大部分海軍,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新式武器。中國以完全劣勢的武器裝備,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及其馬仔仆從,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以南。
1840年以來,中國面對列強,只有被侵略、被掠奪、挨打受欺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掃百年以來的歷史恥辱,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彭德懷元帥無比自豪地指出:幾個帝國主義國家、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整個中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通過這場戰爭,我們獲得了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國際地位,我們幫北朝鮮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失地,我們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信和尊嚴……
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我們都是勝利者。后來的1965年3月,當美國派出地面部隊對南越發動侵略、并宣稱將“窮追”時,中國政府立即發聲,警告美國,不得越過17度線,否則中國將出兵。結果就是,美國終究沒有越過17度線。
有人說,中國人傷亡大于美軍,所以美國才是勝利者!
這種說法荒唐、荒謬。評價戰爭勝負的唯一標準是看戰爭雙方、誰的目的達到了,而不僅僅靠雙方誰的人員或者武器消耗大。例如,越戰中,越南軍民傷亡200~300萬,而美軍只傷亡30余萬,難道美國也是越戰的勝利者?
事實上,如果談論朝鮮戰爭,是從三八線開始的,最后在三八線停戰,說打成了平局未嘗不可,但是抗美援朝,中國軍隊是從鴨綠江一路打到三八線的。如果這都不叫勝利,那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誰敢說自己勝了呢?
朝鮮人民的仇恨就是我們的仇恨
“朝鮮戰爭紀念館”,桌臺上的《戰死者名簿》
說到傷亡人數,盡管有些爭議,但是中朝軍隊面對的是17個國家,而不單單是美國。中朝兩國在戰爭中陣亡的人數和那17個國家的陣亡人數相比,是少的。
在韓國首爾的“朝鮮戰爭紀念館”,桌臺上有一個《戰死者名簿》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聯合國軍陣亡將士的名字。旁邊的石碑上也刻著同樣的內容。在這本名簿的扉頁上,寫著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的一句話:單單從數字上你也可以看得出——我們戰敗了。而數字就是,聯合國軍陣亡人數573000余人,中朝軍隊陣亡535000余人。
可能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李奇微的身份,這里就介紹一下:美國總統杜魯門解除了“聯合國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的兵權后,李奇微是繼任者。
國際上對抗美援朝的評價
美國外交家艾夫里爾?哈里曼說:“在美國不甚愉快的經歷中,朝鮮戰爭算是其中的一個:當它結束之后,大多數美國人都急于把它從記憶的罅隙中輕輕抹掉。這都出于同一原因: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說:“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后的世界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此提醒每個中國人都不要忘記抗美援朝戰爭,都不要忘記那一代先輩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光榮;這種光榮,值得我們用生命去捍衛、去傳承!
對于這場勝利的體會,最深的莫過于一個曾經參加過甲午戰爭的老兵了。他是唯一一位有幸活到1950年代的北洋水師將領。
薩鎮冰
他叫薩鎮冰,是中國近代海軍的元老,和甲午海戰中高喊“撞沉吉野”的鄧世昌是福州船政學堂的同學,和葉祖珪、劉步蟾、方伯謙、嚴復等人一起到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駕駛專業學習過。
而他,在那場因朝鮮而起的失敗戰爭中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戰友,自己也承受了投降之恥……和他的戰友相比,他是幸運的,因為他是少數能夠親眼見證,在當年葉志超之流倉皇潰退、一夜500里遁回鴨綠江的那條舊路上,一支中國軍隊,橫掃十七國聯軍,勢如破竹、直取漢京!
現在的我們已經很難準確體會,當1951年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后打進漢城時,老將軍得知此事后、心中是何等的快慰!
但在《薩鎮冰傳》這一書中,我們找到了薩老寫的一首詩:
- 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結日陰謀違夙約,援朝義舉洽群情。
中蘇兩國臨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這位世紀老人的揚眉吐氣;尤其“華裔方興孰敢輕”一句,更是他看到百年來一直渙散、頹唐、從肉體到精神都患病著的中華民族,彷佛一夕間就又擦亮了光榮和尊嚴之后而表現出來的歡欣鼓舞!
薩鎮冰老人沒有等到抗美援朝的結束,于1952年就去世,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也有人這么對思考者說,老人家等不及了,想早一天把中國人民堂堂正正站起來的好消息送給那些舊日的戰友啊!……
思考者聽后情不可抑、老淚縱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