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要搜集數據之際,而無法針對所有的對象進行測量時,就可以只以部分為對象進行測量,此稱為抽樣(Sampling)。
例如,為了制定下一步的質量改進方案,某制造企業需要對當天生產的若干臺電機進行檢驗。面向整體生產量,這些待檢的電機只是所有出廠產品中的一部分。我們把從中挑選出來、用于測量和分析的那幾臺電機稱為“樣本”(Sample);而決定要從總體中抽取這些電機的過程,就叫做“抽樣”。
“抽樣手法”則是指如何選擇這批樣本,以及要抽取多少臺電機。就如何選這一點而言,公司可以按生產線來區分,比如把第一、第二、第三號生產線作為三個層次分別抽樣(分層隨機抽樣),也可以不區分生產線,只在所有出廠電機中隨機抽取(簡單隨機抽樣)。至于要抽多少臺,則需要結合檢驗精度和成本來決定。這樣,通過合理的抽樣,企業既能在可控成本內獲得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又能為質量改進提供可靠依據。
抽樣(Sampling)的實例
以抽樣調查來說,電視的收視率調查非常有名,這是想調查全國觀看某節目的比率。由于調查所有的住戶甚為困難,因此調查一部分的收視率,而后估計全國的收視率。 市場研究公司進行收視率調查的作法是針對數百住戶進行調查。
此時的誤差如依據統計理論來考察時,若全國有 20%的人在觀看某節目時,300 家住戶的調查其誤差范圍在 5%左右,因此在 0.1%水準下收視率是上升或下降是沒意義的。如想設定在 0.1%時,則需要以 50~100 萬的單位來增加住戶的調查。
抽樣應用的重點
抽樣的基本是隨機搜集樣本,隨機抽樣也是應用統計理論的條件。譬如調查進廠的布料,只以一部分調查也不能說是調查所有的布料。無法從全體隨機抽樣時,也有從一部分隨機選出的方法,且抽樣可得知需要的數據個數。「像這樣,以少數的數據就行嗎?」具有此種疑問的情形也不在少數,針對此可以提供定量上的解答。
抽樣在過程改進中的意義
從六西格瑪的角度來看,我們在確定合適的樣本量時,通常是為了兩個目的之一:估計一個平均值,或者估計一個比例。
你使用的樣本量計算公式,取決于你打算如何使用這個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