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亞洲杯剛剛憾負日本,很多球迷還在為中國女籃丟了獎牌耿耿于懷,結果轉頭在大運會1/4決賽,這幫姑娘們就用一場75-70的逆轉,把那口氣硬生生咽了回去,說是“復仇,其實更像是一次自我證明,畢竟亞洲杯的結局太讓人不服氣,而這場球,過程和結尾都算是給了球迷一個交代。
先說場面,中國隊開局還是那股“亞洲杯味兒,日本女籃熟練地用“小快靈在外線下起三分雨,咱這邊有點懵,有種熟悉的既視感,球迷彈幕也在刷,會不會又重蹈亞洲杯的覆轍,尤其日本隊那套多人包夾、壓迫性防守,限制劉禹彤的方式和上次限制張子宇如出一轍,主教練李筍南果斷叫了暫停,算是及時止損,戰術微調后,中國女籃打出一波7-0小高潮,把分差咬住,這種臨場調整能力,得點個贊。
第二節延續了首節的打法,依然主打內線,日本隊被迫收縮防線,外線空間逐漸打開,中國女籃外線配合比亞洲杯那場明顯順了不少,半場結束只落后一分,大家心里懸著的石頭放下了一半,畢竟日本三分還在,但中國女籃已經不是之前那個“被牽著鼻子走的樣子了。
第三節有點拉鋸,日本隊三分還是準得讓人牙癢癢,團隊配合更默契,反觀中國隊,進攻有點散,投籃命中率低,罰球還連丟,這些短板其實和亞洲杯暴露的差不多,比分又一次被拉開,這種局面對球員心態是個考驗,也讓人擔心,難道又要崩盤?
但第四節劇情急轉直下,中國女籃終于找回節奏,堅持打內線,劉禹彤徹底開火,連續得分帶出10-2的小高潮,分差反超,關鍵時刻日本隊還死磕劉禹彤,結果她五犯離場,這時候就看誰能站出來,隊長陳媛媛臨危受命,直接連砍14分,徹底把日本隊的氣勢打沒了,日本三分突然啞火,進攻也被中國隊強硬防了下來,哨聲響起那一刻,大家心里都有點松了口氣——這次,終于不是眼睜睜看著日本高歌猛進了。
裁判問題必須提,整場比賽判罰偏哨現象明顯,不少球迷直言“主場哨,但中國女籃沒讓情緒失控,反倒是在壓力下穩住了節奏,這種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確實比亞洲杯那會兒更成熟了,不容易。
球員表現值得單拎,田媛媛和劉禹彤,一個主打內線、一個攻防一體,分別砍下17分和20分,屬于那種“看數據都覺得穩的類型,尤其是關鍵時刻的得分,真是頂住了壓力,教練組的應變也得夸,暫停和換人都很及時,戰術調整到位,這種比賽氣質,確實不像一支剛剛丟了亞洲杯獎牌的隊伍。
當然,問題也沒被勝利完全掩蓋,投籃準度還是老問題,關鍵時刻空位也能投丟,罰球不穩、團隊配合偶爾斷電,這些短板如果不補,碰上更強的對手還是危險,另外場上失誤偏多,幾次被日本隊快攻打回去,說明球隊磨合還有提升空間,別因為贏球就自滿。
有意思的是,網絡上關于中國女籃的話題又熱了起來,有人點贊“強硬復仇,也有人覺得“贏得險,爭議不少,但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場球的最大意義,其實在于球隊學會了怎么在逆境中調整、怎么在壓哨壓力下保持冷靜,這種氣質比單純的比分更寶貴。
說到底,中國女籃這場勝在調整及時、關鍵球員敢站出來,贏在心理素質和韌勁,裁判不幫忙,反而激發了全隊的斗志,主教練臨場指揮和戰術應變也比亞洲杯進步了不少,這才是真正的成長,當然,不能因為報了一次仇就盲目樂觀,后面的對手只會越來越強,想走更遠,還是得把投籃、失誤這些老毛病治一治。
總的來看,這場比賽起碼讓球迷看到希望,也給了上一場亞洲杯遺憾一個交代,未來中國女籃要想穩扎穩打走向更高舞臺,靠的還得是硬實力和持續的進步,畢竟每場球都不會有“復仇劇情,只有自身變強,才配得上更多掌聲和尊重,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