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就不得不說起趙暉老師。
和趙老師的緣分,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春天。當時,趙暉老師經由社里的前輩引薦找到我,希望翻譯一些關于閱讀教育的書籍。作為一名教育專業畢業生,做了這些年兒童文學編輯,內心總覺得離教育漸行漸遠,而這次邀約,對我來說可以算是一次重返教育世界的機會。但彼時,我剛剛成為一名母親不久,工作和育兒的壓力讓我應接不暇,實在是力不從心,最終只能遺憾地婉拒了。盡管如此,我始終通過朋友圈關注著趙暉老師策劃出版的“閱讀基石”系列,和她主編的《閱讀與成才》雜志——直到如今,這都是國內少有的將閱讀教育理論與一線實踐緊密結合的優秀雜志。
2023年1月,我隨社參加北京圖書訂貨會,也想探尋一些新的選題方向。于是,我冒昧地邁出i人的一大步——提出是否可以和趙老師見一面。沒想到,這一步邁得無比正確。那次見面,我們一見投緣,聊了許多選題的想法,分享了對圖書出版的見解。我們吐槽、調侃,但更多的是編輯之間那種惺惺相惜的理解和默契。我們還圍繞雜志聊了未來合作的可能性,雖然有些不著邊際,但意料之外的是,這次會面為后來的合作埋下了一些伏筆。
第一次見面時趙老師帶我去的鼓樓胡同咖啡店
2024年6月,我因書展活動再次前往北京,想著趁機約趙老師見一面。這次見面沒有別的目的,只是想隨意和編輯同行聊聊當下出版界的近況。寒暄過后,趙老師突然提到她最近簽下一個選題,其實有多家社來打聽,但她很希望能讓我來做,而這個選題和《窗邊的小豆豆》有關,準確地說,是猿渡靜子老師撰寫的《窗邊的小豆豆》背后的故事。聽到這里,我先是眼前一亮,隨后又有些惶恐。
《窗邊的小豆豆》對我來說太熟悉了。大學時,作為教育系的學生,《窗邊的小豆豆》算是教育系學生的必讀課外書。那時,我驚嘆于小豆豆的天真爛漫,也羨慕巴學園的自由與快樂。進入出版行業后,《窗邊的小豆豆》和我社的《夏洛的網》常年穩居童書銷售榜的前兩名,無論對于曾經的我還是現在的我,這都是一本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回憶。
回到社里,我和分管領導黃總、主管發行的副社長張順交流了這個選題。果然,大家都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做的項目。且不說這是揭秘《窗邊的小豆豆》背后故事的絕佳機會,單就作為出版從業者,能出版傳奇出版人猿渡靜子女士的首部中文作品,本身就極具意義和價值。
接下來便是漫長的選題流程和合同流程。非常感謝趙暉老師和擊壤文化王宇晨先生的大力配合,從7月上選題會,到9月底基本走完了全部流程。在9月底拿到了初步的全部書稿,在審稿過程中,我常常忘記自己編輯的身份。曾經,我是以一名教育生的角度去看待小豆豆的世界,羨慕她的成長環境,夢想成為像小林校長那樣的教育工作者。如今,我更多地是一個母親,一個不得不關注孩子未來的養育者。在審稿過程中,我第一次注意到了小豆豆的母親,看到了小豆豆的父親,也看到了我們作為微小的教育環節中的一部分,應該如何以一己之力抵抗整個社會的教育困境。
回到出書過程本身,正當我準備全力加速出版進度時,沒想到,接下來的路卻變得坎坷起來。就在我要開始補報選題的時候,趙暉老師委婉地告訴我,靜子老師對主書名(原定為《幸福的孩子》)不太滿意,希望能有一個更醒目、更能體現全書內核的書名。那段時間,我們絞盡腦汁想了幾十個書名,但沒有一個能讓雙方都滿意。于是,我們硬生生地錯過了9月的補報,只能等待12月的年度計劃。在經過各方反復催促后,終于在12月等到了靜子老師的回復——《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書名一出,我就懂了,這是小林校長對小豆豆說的那句話呀,就是它了!幾個月的等待是值得的!
終于在3月盼來了遲遲未到的年度計劃批文。可以發稿的第二天,我便加班加點完成了初審流程。因為知道這本書是社內重點書,除了常規的校對流程外,還需要再走一遍審讀室,留給我的時間并不多。然而,當我以為一切順利、可以趕上春季銷售期時,沒想到又卡住了——這一次是封面。
從一開始,我們就希望這本書能傳遞出和小豆豆一樣靈動的氣質,同時又兼具作者靜子老師那種嫻靜優雅的風格。我們希望這是一本安靜而溫暖的書,就像靜子老師本人一樣——理智而克制,但又充滿溫情,有著強大的內核和溫柔的力量。因此,在裝幀形式上,我們一致決定采用便于攜帶與閱讀的小32開本,這種開本小巧而精致,更匹配我們這本書的主要讀者——成人,同時,在正文排版上,要疏朗又充滿細節,于是,讀者們可以看到,書中二十章每一章都單獨設計了輯封頁,每一章還對應一個小插圖,插圖是取自本章中提及的元素,并在章節內隨頁碼延續;與此同時,考慮到有些閱讀能力特別強的小朋友,可能在小學高年級或初中階段就會將這本書和《窗邊的小豆豆》組合起來閱讀,我們特意將正文字號設置得比普通成人書略大一些,讓青少年讀者讀起來毫無壓力。
但是在封面設計的方案上,可以說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初,我們嘗試將內文元素與書名相結合,呈現出一種偏現代文藝的感覺;后來,我們也嘗試過更鮮艷、更抓人眼球的方案,甚至還考慮過具體的場景設定。前前后后,大概設計了近百種方案,但始終無法達成一致。各方都有自己的堅持,誰也不愿退讓。好在,在社領導的果斷決策和協調下(又名:DDL的威脅下),我們最終找到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在這里,我必須感謝我們的寶藏設計師阿財,她的耐心和專業配合是這本書成書的關鍵,也是支持我堅持下去最重要的精神伙伴之一。
部分設計方案
但即使最終達成一致的封面,也是經過了反復的協調與嘗試。起初,懷揣一些小小的野心,我們想要做一本布面書。希望這本書不僅有出色的內容,更要有質感——它雖小巧,卻應精致,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品格與考究。然而,布面打樣送來后,我們都有些失望:封面淡雅的色彩被布面完全吸收,封面上那個可愛的小女孩也變得灰暗無光。而光面打樣雖然色彩鮮艷,質感卻差了很多。
出版科的同事從廠里發來的第一次打樣實拍
就在這時,出版科提出了一個建議:用帶紋路的布紋紙來代替。這樣既能保留布的紋理和手感,又能更好地還原色彩。這個建議一提出,我們就一拍即合。
5月下旬,我前往寧夏參加校園活動。出發前,抓緊最后時間在校樣和封面打樣上簽下“依此印刷”的字樣。5月30日,緊趕慢趕,第一批樣書終于到手。拿到書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在窗臺拍了一張照片,心中不禁感嘆:“真是一個好孩子啊。”
書出版之后,我們陸續收到了許多老師的好評,他們稱贊這本書“很雅致”“很溫暖”“很好讀”。一方面,我松了口氣,覺得無愧于靜子老師和趙暉老師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深知編輯工作的結束,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出版工作的開始,做一本好書很重要,讓一本好書被更多的讀者看見,也許更加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