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醫保專場。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介紹,目前已經推進了8批藥品價格風險處置,督促566家企業調整了726個藥品品規的價格;正在建設全國掛網藥品價格一覽表,對異常價格予以標識。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回答記者提問 楊佳 攝
施子海表示,實踐中,國家醫保局發現一些企業濫用自主定價權,通過醫療回扣、帶金銷售、壟斷控銷等手段干擾市場秩序,加重了人民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這幾年,在深化藥品價格治理過程中,國家醫保局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組織開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2018年以來,國家層面已經開展了10批藥品集采,覆蓋了435種藥品;地方也相繼開展了省級和省際聯盟集采。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經啟動,國家醫保局堅持“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研究優化了具體的采購規則。例如在報量時,醫藥機構可以通過選擇報具體品牌的量,把自己認可、想用的品牌報上來;在中選規則方面,優化了價差計算的“錨點”,不再以簡單的最低價作為參考,同時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說明報價的合理性,并承諾不低于成本報價;質量保證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了。
二是實施掛網藥品價格專項治理。在全面提升藥品數據質量基礎上,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了通用名、廠牌、劑型、規格都相同的“四同”藥品價格治理,規范了2.7萬余個藥品品規的價格。啟動了同通用名、同廠牌、同規格“三同”注射劑價格治理,處置因包裝數量等形成的不公平價格問題。同時,國家醫保局正在建設全國掛網藥品價格一覽表,全量匯總展示各地掛網價格信息,對異常價格予以標識,推動各地持續糾治不合理的掛網高價。
三是滾動推進醫藥價格風險處置。針對價格異常藥品,通過價格核查、價格約談、公開問詢、信用評價等措施,督促企業規范價格行為。目前已經推進了8批藥品價格風險處置,督促566家企業調整了726個藥品品規的價格。
四是開展零售藥店線上線下價格比較。國家醫保局指導全國31個省份上線定點藥店公開比價小程序,方便群眾選擇價格適宜的藥店。針對定點藥店在線上線下不同渠道,對醫保和非醫保結算方式定價不同問題,督促了近20萬家定點藥店完成整改。
“作為醫藥價格主管部門,國家醫保局始終主張企業應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自主定價,堅決反對不公平高價、歧視性高價等不正當價格行為。”施子海說。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鄧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