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的風浪從未真正平靜過。最近,一則消息再次攪動了局勢——賴清德計劃于8月竄訪中南美洲“友邦”,并試圖“過境”美國。這一舉動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島內民調顯示,他的滿意度已跌至42.9%,不滿意度高達44.5%,48%的民眾反對他推動的“大罷免”。在政治壓力之下,賴清德急需一場“國際秀”來轉移矛盾,但這場豪賭的風險,恐怕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日本政府已經發出警告,美國的態度也耐人尋味,而大陸的立場更是清晰而強硬。這場博弈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算計?
1.日本緊急通知:臺海風險下的自保策略
日本政府最近向所有“駐臺”企業發出了一則耐人尋味的警告——“若臺海有事,企業需自行負責撤離員工”。這聽起來像是一則普通的商業風險提示,但實際上,它折射出日本政府在臺海問題上的真實態度:他們不想卷入沖突,更無力介入。
中國臺灣(資料圖)
為什么日本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原因很簡單:
?《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自衛隊無法在未獲外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進行海外行動,而臺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日本不可能獲得中方的同意。
?現實軍事能力的局限:即便日本想撤僑,美軍也無法保證能在臺海沖突中確保安全通道,日本政府清楚這一點。
換句話說,日本政府這是在變相拒絕卷入臺海沖突,同時也向美國傳遞了一個信號:“別指望日本替你扛雷。”
2.特朗普的心思:避免熱戰,但絕不放棄臺灣地區
特朗普政府對臺海問題的態度,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避戰”“控局”“綁架盟友”。
(1)避戰:美軍沒把握贏,所以不想打
特朗普政府非常清楚,美軍在臺海沖突中沒有必勝把握,因此他們的第一原則是“避免熱戰”。畢竟,一場大規模戰爭可能讓美國國運受損,這不是特朗普愿意看到的。
(2)控局:不放棄臺灣地區,但也不輕易出手
盡管不想打仗,但特朗普政府也不會輕易放棄臺灣地區。臺灣地區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仍是一個重要籌碼,尤其是在遏制中國方面。
臺海(資料圖)
(3)綁架盟友:讓日韓菲澳先上
美國很清楚,自己無法單獨應對臺海沖突,因此他們要求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在戰時協助臺軍,至少要撐過48小時,等美軍增援趕到。但問題是,這些國家真的愿意為美國的戰略買單嗎?
3.大陸的立場:三個“堅決反對”與“雜質”定性
面對賴清德的竄訪計劃,大陸的反應非常明確:“三個堅決反對”——
1.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
2.堅決反對賴清德以任何名義竄訪美國;
3.堅決反對美方縱容支持“臺獨”分裂行徑。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直接將賴清德定性為“雜質”,強調“不打掉這樣的‘雜質’,臺灣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這表明,大陸對“臺獨”勢力的容忍度已經接近極限,未來可能會采取更嚴厲的反制措施。
4.賴清德的政治算計:高風險,高回報?
賴清德為何非要在這個時候竄訪美國?原因很簡單:政治生存。
?民調低迷:他的滿意度下滑,不滿意度上升,“大罷免”壓力巨大。
?需要“外交突破”:通過“過境”美國,他可以制造“國際支持”的假象,鞏固“臺獨”基本盤。
?經濟利益交換:他可能宣布大規模采購美國民航客機,以換取美國的“過境便利”。
特朗普(資料圖)
但問題是,美國會配合他嗎?從以往經驗來看,美國對“臺獨”勢力的支持從來都是“有限度的”,甚至可能在他“過境”時施加更多限制,讓他的“謀獨”表演變成一場政治災難。
【結語:臺海博弈,誰才是真正的輸家?】
賴清德的竄訪計劃,看似是一場政治秀,實則是一場高風險賭博。日本已經明確拒絕卷入沖突,美國的態度也充滿算計,而大陸的立場更是清晰而強硬。
在這場博弈中,真正的輸家是誰?
?賴清德:如果“過境”失敗,他的政治信譽將徹底崩塌;
?臺當局:繼續挑釁只會讓臺灣地區經濟雪上加霜;
?日本和美國:卷入臺海沖突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但他們的曖昧態度可能讓局勢更加危險。
唯一不變的真理是:臺灣地區的前途在于統一,任何分裂行徑都注定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