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宗慶后家的遺產官司鬧到這份上,居然把“隱身”多年的國資大佬給炸出來了。
最近,杭州上城區財政局突然說成立了專班,要介入處理這事兒。要知道,他們可是握著娃哈哈46%股份的大股東,以前跟隱形人似的,現在突然下場,這戲碼肯定要變了。
三天前娃哈哈還嘴硬,說“家族的事跟公司沒關系”,轉頭國資就帶著專班來了。這意思很明顯:這已經不是你們宗家自己的事兒了,再鬧下去,怕是要傷筋動骨,連帶著地方的稅收、就業都得受影響。
估計好多人不知道,咱們一直以為是宗家天下的娃哈哈,其實是國資和家族混著持股的。上城區文商旅集團(歸財政局管)持股46%,妥妥的最大股東。
可這幾十年來,大股東基本啥都不管,全讓宗慶后一個人說了算。宗慶后說東,沒人敢說西,家族治理一套閉環,國資就當甩手掌柜,默默的支持著“民營企業發展”。
以前這么著倒也相安無事。宗慶后是個強人,把企業管得穩穩的,國資樂得省心。可他一走,麻煩就來了。
先是網傳宗馥莉辭職,說國資質疑她的管理,國資慌忙說“不知情”;后來又鬧商標轉讓,宗馥莉想把387件商標轉到自己控股的公司,國資不樂意,還傳出要把46%股權賣給她,結果價錢沒談攏。
你說怪不怪?宗慶后在的時候幾十年都相安無事,怎么宗馥莉剛接手不到一年,國資就又想賣股份又想插手了?
其實國資心里也苦啊。別看娃哈哈一年賣幾百億,國資能分到的紅利少得可憐。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曾揭露魔幻現實:截至2022年底,國資參股的娃哈哈集團凈利潤才1871萬,可宗家自己控制的百余家“體外公司”年賺47億。
宗馥莉名下超過100家的娃哈哈體外公司與國資無關
換句話說,這個體外公司的規模要比國資所在的娃哈哈集團大得多,前者利潤是后者的254倍。合著宗家借著娃哈哈的牌子,在外面搞了一堆自己的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國資卻只能看著。
報道還說,從2008到2022年,娃哈哈集團基本不分紅,管理層和員工持股會的分紅,都靠“資金往來”偷偷拿走,國資一分沒有。按規矩,國資持股46%,每年少說能分幾億,結果啥都沒有。
那以前國資為啥能忍?說白了,只要企業在本地好好交稅、給人找活兒干,分紅那點錢也就不計較了。地方政府怕的是企業跑了,只要娃哈哈穩穩當當的,宗家搞點“體外公司”,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創始人管得好,就讓他管;家里鬧點矛盾,也希望他們自己解決,別搞出大動靜。
可現在不一樣了。家族糾紛一鬧,經銷商都慌了,問“今年還干得下去嗎?”電商數據也顯示,7月中旬娃哈哈銷量掉了一半,直播都沒人播了。這可不是小事,銷量跌了,稅收就少了,員工、經銷商的飯碗都可能受影響。國資再不出來,怕是要出大事。
而且這股權結構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宗馥莉繼承了29.4%,現在三個非婚生子女又告到法院,要分股份。按《民法典》,非婚生子女跟婚生子女一樣有繼承權,真要分走點,宗馥莉手里的股份就更散了。加上員工持股會那24.6%,以前就有老員工鬧著要恢復股份,這要是再摻進來,娃哈哈的股權怕是要變成一團亂麻。
對國資來說,穩定比啥都重要。現在專班介入,怕是不只想勸架,更想借著這機會把股權理清楚,重新把話語權拿回來。聽說員工持股會里有5%股份,本來就是政府讓出去的,要是能收回來,再加上現有的46%,國資就能絕對控股了。
不過難就難在那些“體外公司”。宗慶后生前搞了一堆體系外資產,宗馥莉現在又忙著把核心資產往自己的“宏勝系”里裝,關了18家工廠,還讓今麥郎代工,把品牌名聲都折騰壞了。國資要想重整,這些都得捋順了。
接下來就看這專班咋動作了:會不會插手股權分配?會不會重新搞公司治理?不管咋說,那個宗慶后一人說了算的娃哈哈,肯定是過去了。
其實想想,娃哈哈不只是宗家的,更是無數人的飯碗。從車間工人到小賣部老板,多少家庭靠著它過日子。國資這時候站出來,或許不只是為了平息糾紛,更是想保住這個民族品牌。
畢竟,不管最后誰當家,把企業做好,讓大家都有奔頭,才是最實在的。這事兒啊,說到底,還是希望娃哈哈能穩住,別讓一代傳奇,毀在自家的紛爭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