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智庫戈維尼發布的《2025年國家安全記分卡報告》揭示了美國國防工業在面對大國競爭時的嚴峻現實:盡管2025財年國防預算接近萬億美元,美國在應對烏克蘭、中東及印太地區作戰需求時已捉襟見肘,更不用說與中國或俄羅斯等大國發生沖突時,增產國防物資的能力嚴重不足。令人尷尬的是,五角大樓在關鍵零部件、技術和供應鏈上仍高度依賴中國供應商。
報告指出,美國在航空、海事、地面系統、太空、C4I、導彈與彈藥、導彈防御、核能及任務支持等九個關鍵領域的供應鏈中,約9.3%的一級供應商來自中國。相比之下,僅37%的供應商位于美國,35%來自盟國,18%來自中立國家(如印度)。導彈防御領域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最高,達11.1%,而核能領域最低為7.8%,但中國供應商數量仍以534家居首,遠超英國(366家)、加拿大(405家)等盟友。
戈維尼首席執行官塔拉·多爾蒂警告:“如果中國決定‘今天就是這一天’,美國根本沒有為可能的戰爭做好準備。”她指出,美國國防供應鏈“極其脆弱”,缺乏彈性,與外國供應商的聯系錯綜復雜,難以迅速脫鉤。
報告進一步揭示,中國在軍事現代化和工業能力上遠超美國。2024年,中國軍費支出預計達2360億美元,過去三十年持續推進軍事現代化。與此同時,俄羅斯自2022年以來火炮炮彈產量激增五倍,而美國國防工業卻因“數十年的整合、不一致的需求和官僚主義僵化”而舉步維艱。
在關鍵礦產方面,美國高度依賴中國,中國近期對關鍵礦產出口的禁令進一步暴露了這一弱點。此外,中國在專利申請上也大幅領先。2024年,中國在核能領域申請超過20萬項專利,航天領域超過30萬項,而美國分別僅為5萬項和10萬項。
報告還指出,美國國防部過度依賴少數主承包商。在海軍和空軍領域,前十大供應商分別占77%和73%的資金,陸軍為60%。這種高度集中導致供應鏈脆弱,單點故障風險高,創新受限,成本和進度談判的杠桿減少。
2025年4月9日,中國對美國商品實施大規模報復性關稅,以回應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104%懲罰性關稅的舉措。這一貿易戰升級進一步凸顯美國供應鏈的脆弱性。報告警告,美國缺乏增產能力,戰場需求與工業響應之間缺乏實時聯系,而中國和俄羅斯的工業系統則專為持續競爭設計,生產能力與戰略目標高度一致。
墨菲·多爾蒂表示,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并非簡單地將中國供應商剔除,而是需要剖析哪些部件關鍵、哪些可替代。她強調:“我們無法以所需速度為作戰人員提供物資,而對手深知這一弱點。”報告呼吁美國重新審視國防供應鏈的脆弱性,增強工業彈性,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大國競爭。
你沒看錯?美國這家專業智庫并沒有建議美國排除中國供應鏈,因為這根本做不到。這也意味著,美國不但對與中國打仗毫無準備,而且還依賴中國供應鏈,這個的確太尷尬了。一個去工業化的軍事霸權,所謂的強大就是搖搖欲墜的虛幻,只要與一個真正的軍事大國打一仗,一切都將暴露無遺。希望美國人保持頭腦冷靜,繼續依賴中國供應鏈保持面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