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舞臺上配合無間的黃金搭檔,當他們的形象一出現,《吃面條》《主角與配角》等經典小品一經播出,每一個橋段都能讓觀眾笑得前仰后合。
然而,當1998年春晚結束之后,這對為無數觀眾帶來歡笑的組合,卻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
時光荏苒,27年過去,一個在直播間中創下千萬銷售額,風頭正盛;
一個依舊身著洗得泛白的藍布衣,反復錘煉演技,竟與倪萍多年前的那句評價不謀而合。
這段經歷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如今分屬不同人生軌跡的兩人,是否還能如往日般親密無間?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歲月流轉,情誼依舊
去年12月,一場特殊的直播活動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在這場直播中,陳佩斯擔任主持人,朱時茂則作為嘉賓出席。
畫面中,他們并肩而坐,雖然都已年逾古稀,但談笑自若間,那份熟悉的默契與幽默感依舊不減當年。
陳佩斯調侃朱時茂年輕時總愛爭主角,如今連鏡頭前的位置都不肯讓步,而朱時茂每次試圖反駁,都會被陳佩斯迅速回擊。
兩人你來我往,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在舞臺上斗嘴的模樣,網友們紛紛在彈幕中留言,感慨仿佛重回觀看小品的歡樂時光。
這份深植于骨血的默契,要從1984年那個決定命運的春晚后臺說起。
王炸組合的誕生
1984年,北京春晚后臺,陳佩斯與朱時茂懷揣著《吃面條》的劇本,心情忐忑,劇本的紙邊已被汗水浸得發皺。
當時小品作為一種新興節目形式,前景未明,能否登上春晚舞臺,誰都沒有把握。
幸運的是,導演黃一鶴力排眾議,給予了他們一次登臺的機會。
舞臺燈光驟亮,陳佩斯已端著搪瓷碗站在臺中。
他頭戴淺色帽子,身著土色舊衣,小心翼翼地調整呼吸,指節因緊握碗沿而發白,這是他第27次彩排這個開場。
“各部門注意,開始!”隨著場記板落下,兩人迅速進入狀態。
只見朱時茂身著黑色西裝,手中拿著一張紙,露出的半張臉仿佛真的在流汗。
他趿拉著布鞋在舞臺中央踉蹌幾步,雙眼緊盯著陳佩斯手中的碗。
沒有華麗的特效,也沒有宏大的場面,僅憑扎實的表演技巧與默契配合,他們成功逗笑了全國觀眾,一夜之間紅遍全國。
此后十年,他們成為春晚不可或缺的“年味象征”。
在《主角與配角》中,陳佩斯將叛徒的狡黠演繹得淋漓盡致,“皇軍托我給您帶個話”這句臺詞成了全國流行語,連賣冰棍的商販都用它招攬顧客。
在《羊肉串》里,陳佩斯蹲在地上“烤空氣肉串”,朱時茂則穿著工商制服前來查崗,臺下觀眾笑得前仰后合。
每年春晚,觀眾們都翹首以盼他們的節目,兩人也成為春晚舞臺上當之無愧的“王炸”組合,只要他們登臺,年味似乎就更濃了幾分。
然而,1999年的一場版權紛爭,如同驚雷般打破了這份和諧。
從此,他們退出了春晚舞臺,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旅程。
分道揚鑣后的現狀
離開春晚后,朱時茂嘗試在影視圈開辟新天地。
他選擇出國深造,回國后以演員兼導演的身份投入電影創作。
《戒煙不戒酒》、《愛情不 NG》、《胡楊的夏天》等作品陸續推出,但市場反響平平,票房低迷,觀眾關注度也不如從前。
昔日春晚舞臺上的耀眼明星,在影視圈卻陷入沉寂,連出鏡機會都越來越少。
在影視之路受挫后,朱時茂敏銳地察覺到直播帶貨的潛力,果斷投身其中。
起初直播間人氣低迷,但他巧妙利用情懷牌,邀請老搭檔陳佩斯一同現身。
當那些熟悉的臺詞再次響起,瞬間喚起觀眾的回憶,200多萬人涌入直播間。
此后,朱時茂的代言和投資邀約不斷,他在商業領域如魚得水,逐漸積累起可觀的財富,生活日益富足。
朱時茂從昔日的“茂哥”蛻變為直播間里的“朱總”,被網友戲稱為“朱富貴”。
與朱時茂投身商海不同,陳佩斯選擇了一條艱難卻純粹的藝術堅守之路。
他搬到北京郊區承包荒地,過起了“采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
但表演始終是他割舍不下的熱愛,即便離開春晚,他對舞臺的執著也未曾改變。
2001年,在話劇市場低迷之際,陳佩斯毅然投入全部積蓄,創作話劇《托兒》。
那段時間,他與劇組同吃同住,親自打磨每一個表演細節,力求完美。
功夫不負有心人,《托兒》一經上演便大獲成功,為沉寂已久的話劇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后,他又推出《陽臺》《阿斗》等作品,均贏得觀眾一致好評。
今年,年逾七旬的陳佩斯帶著電影版《戲臺》重新回到公眾視野。
這部歷經十年打磨的作品,從舞臺劇到電影,每一步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拍攝現場,他對細節的嚴格要求令人驚嘆,始終堅持笑點應從傳統文化中挖掘,而非依賴網絡段子。
盡管他的作品場場爆滿,但話劇的收入與直播帶貨相比仍顯微薄。
但他始終堅信,觀眾的笑聲與認可,比任何獎項和金錢都珍貴,他從不送作品參評任何獎項。因為在他心中,觀眾的反饋才是衡量作品價值的最高標準。
多年前,倪萍曾這樣評價他:“在我眼中,只有像陳佩斯這樣的演員才配得上是 C 位。”
如今看來,這句話精準地預言了陳佩斯的藝術成就。
他雖未積累巨額財富,卻在藝術道路上深耕不輟,成為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C位”。
他對藝術的敬畏與執著,使他每一次登臺都閃耀著光芒,即便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痕跡,他在舞臺上的魅力卻從未減退。
結語
朱時茂與陳佩斯,這對曾為春晚舞臺帶來無數歡笑的黃金搭檔,盡管如今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他們共同創造的喜劇輝煌,早已鐫刻在華語喜劇的歷史長河中。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人生選擇的多樣性,也讓我們明白,無論選擇哪條道路,只要堅定前行,都能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參考文獻1.澎湃新聞——2025-07-16——《從話劇到電影,陳佩斯的《戲臺》沒丟魂》2.極目新聞——2023-06-25——《《驚夢》來了!陳佩斯短視頻刷屏武漢人的朋友圈》3.東北新聞網——2024-06-08——《朱時茂、賈冰任首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形象大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