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印度快報》7月23日文章,原題:印度和中國需要站在未來的同一邊 在新興世界秩序中,印度和中國需要攜手共進,這既是出于維護自身利益,也是為其他國家著想。印中外長最近在北京會晤無疑是個好兆頭。為了兩國和全世界的未來,雙方必須找到一種富有想象力的合作方式??嫉桌ü庞《日渭液驼軐W家——編者注)是印度最重要的戰略家之一,就像孫子之于中國。如今他們的繼承者能走到一起嗎?
作為印度代表團成員,筆者曾參加中國被接納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會議。如今,人們警醒地看到世貿組織實際上已功能失調,世界秩序也在分崩離析。印度和中國必須有所作為,因為西方不能繼續主宰世界。這種觀點受到充分理由支持。印中一直有選擇地向西方學習,但從未失去各自的文明底色。兩國從西方汲取的經驗教訓為各自堅實的文明根基增添新層次,這是一種鮮有被注意到卻獨具優勢的“三明治”文明架構。
由于多種原因,各國之間的關系時近時遠。法英曾兵戎相見,也曾共同抵御外侮。二戰期間美蘇并肩作戰,之后陷入長達數十年的冷戰。國家關系中的這種波瀾是因為每個國家都希望開展符合自身利益的行動。有鑒于此,印中關系的獨特之處在于兩國間的悠久文明聯系,雙方近期才出現一些分歧。印中都擁有得天獨厚的偉大“精神活力”,都曾有過遭受欺辱的歷史,如今都在為恢復曾經的經濟優勢地位而闊步前行。
在此過程中,中國在新技術和研發領域獲得累累碩果和雄厚實力?;蛟S,印度可通過將印度制造業與中國技術相結合來探索自身的發展道路——這不應被視為關乎國家自尊的問題。只有當印度產業大幅增加研發和新技術支出,才有望實現相關構想。中國(在一些領域)從模仿西方開始,如今自身已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不知何故,印度企業幾十年來一直未能做到這點。
以下為印中兩國戰略轉型中可能產生的協同效應。
從文明維度看,當今世界,唯有印中兩大古老文明展現延續數千年的韌性與生存智慧。從歷史維度看,經歷殖民統治與外來侵占導致的迷茫后,如今印中都在努力重獲曾經長期占據的重要地位。從實用主義維度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借鑒了西方金融與制造體系,但堅持國家主導發展模式;印度也在走向現代化,但保持著傳統的包容性多元化治理特色。
從技術稟賦看,中國自古就輸出火藥和指南針等,印度輸出哲學、數學和天文學等理念。從發展方式看,中國秉承推動經濟增長的儒家文化,印度則沿襲支撐其創業精神的辯論傳統。從供應鏈看,印中都是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主導全球制造業價值鏈,印度掌控著信息處理的關鍵環節。
在未來多極世界的構建中,印中共處同一個集團將頗具戰略價值。既然商業實用主義能推動其他國家開展相關行動,為什么不讓它推動印中合作?考底利耶與孫子的智慧或將交匯融合。(作者R·戈帕拉克里希南,丁玎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