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隨著夏季進入最后一個節氣,又到了螢火蟲活躍的時節。螢火蟲分兩種,水生和陸生,每年大暑,陸生螢火蟲就會破卵而出,從枯草中飛起,因此古人有著“腐草為螢”的說法。
這些曾經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小昆蟲,對環境的要求極高,稍有污染就會絕跡,使得漫天流螢如今成了“稀缺資源”,難得一見,有人甚至從未見過螢火蟲。于是每年夏季,觀螢活動就非常熱門,僅去年夏天全國就舉辦了100多場。但舉辦活動的,大都不是螢火蟲的自然棲息地,那些讓孩子們開心雀躍的螢火蟲,其實都是被抓來的,幾天內,這些可憐的小生命就將死去。因為沒有在棲息地完成婚飛,它們短暫的生命將變得毫無價值。
對于螢火蟲的脆弱,我是有切身體會的。小時候回老家崇明農村過暑假,因為那時候幾乎不用農藥,所以每到夏夜,就會被鋪天蓋地的螢火蟲所包圍。記得我跟在嬢嬢后面走在田壟上,抬頭就是滿天星河,低頭則是流螢環繞,至今對這撼人心魄的美景記憶猶新。回家前,嬢嬢隨手捉了一只螢火蟲給我把玩,罩在杯子里,它發出微微熒光伴我入眠。
第二天一早卻發現,螢火蟲孤獨地死去了。從此有了一個概念,這些小生命很美麗但也很脆弱。告別童年,回老家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之間,那些螢火蟲們,就和兒時的玩伴一樣,不知從何時起消失不見。直到這些年,隨著環境的逐步改善,又能在上海的一些濕地保護區或郊野公園看到它們的身影。
因為知道它們的脆弱,以及失而復得的不易,我希望大家不要去支持任何捕捉螢火蟲用來觀賞的活動。以生命的代價獲得視覺效果,以此取悅人們提供情緒價值的活動,真的太過殘酷。如果喜歡螢火蟲,大可以帶著孩子們,去螢火蟲自然棲息地,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野外觀察,盡量別去打擾,讓這些小生物能夠休養生息。
真心希望兒時夏夜流螢、人間星河的美景能夠再度變得隨處可見。但在此之前,請保持耐心,用最溫柔的方式,來守護這些美麗的精靈。
原標題:《新民隨筆丨夏夜流螢》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李一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