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是日美貿易談判出結果了,關稅從25%降低到15%,日本同意買美國大米,也同意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日本似乎突然想通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日本首相石破茂計劃8月結束前辭職。
這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有人會覺得很巧。對,你的感覺沒有錯,這兩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
日美貿易談判,日本本身就缺少獨立性,是沒辦法拒絕的。所以,日美談判本就不存在任何障礙,畢竟,日本有美國駐軍,二戰后日本經濟甚至是被美國包養才崛起,既然被包養,那么哪來的獨立人格,所以,日本政府無論是誰做首相,最終都會同意美國的貿易條件。
但,任何外部談判,最終都涉及到日本內部利益的再分配。就以購買大米這一項,日本的確是大米價格飛漲,而大米價格飛漲是因為日本農協非常排外,如果大量進口大米,日本根本就不會缺米,可問題是,農協在日本國內擁有非常大的政治影響力,所以,如果要獲得農協的支持,日本首相就應該拒絕從美國進口農產品,保護本國農業。
石破茂會怎么選?其實石破茂不用選,7月20日日本舉行第27屆參議院選舉,而為了保住選票,石破茂必須保持強硬。日本政府權力其實并非“一人獨斷”,而是由背后政黨說了算,如果一個政黨的話語權不夠,那么就會有多個政黨組成聯合執政團體,而石破茂,僅僅是這個團體的代表。對于團體來說,貿易談判的成敗是次要的,選舉成敗才是關鍵。所以,7月20日之前,石破茂對關稅談判展現出的強硬姿態,其實一切就是為7月20日那次選舉服務。
可問題是,7月20日,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落敗。
和高考一樣,選舉才是石破茂的成績單,而貿易談判頂多算個加分項。可問題是,石破茂的成績單慘不忍睹,于是,政黨就要換帥,自民黨內部想要上臺的人有的是,石破茂背鍋,換個人,新人新氣象,挽回人心,頭人背鍋也算是日本人的老傳統。日本人善于犧牲個人來維護集體。
既然,參議院選舉已經出結果,那么對美強硬其實也就沒必要了,大米進口也就順理成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之前的強硬化成繞指柔,日本政府主打的就是一個能屈能伸。這才是日本人本來該有的姿態。
所以,7月20日參議院選舉落敗,僅僅3天,石破茂被逼下臺,日美貿易協定順利簽署。對于特朗普,日美貿易協定是個大單,2024財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630億美元,金額上并不多,但日本對美國來說是個傳統的貿易逆差假想敵,簽了協議,特朗普也能標榜自己的成績,將自己和美國歷史上的里根總統等同起來,繼續對標里根經濟學,給美國老百姓畫一個更大的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