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元,壓垮了一個19歲男孩的生命。
這聽起來多么魔幻,又多么讓人難過。
3月29日,19歲的小郭從河南鶴壁到上海打工。
他在虹橋火車站,與司機私下談好車費100元,將其送到浦東新區一小區附近。
下車前,小郭微信掃碼,誤支付了1010元。
這多出的910元,成了悲劇的導火索。
小郭給司機留言,態度卑微,語氣誠懇:
你好我這邊付多了,能不能退回來。
司機沒回他。
報警,警察只給了司機的車牌號,更多的信息沒法提供。
幾天后,小郭失聯。家人和警方尋找多日,最終在蘇州一座山上發現小郭的遺體,身邊還有一個敵敵畏瓶子。
都說山河四省孩子的成人禮,是一張通往南方打工的火車票。但這張火車票,沒有成為他的通行證,卻成了他的催命符。
19歲,一個人去上海,我想他一定既好奇又驚慌。
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去上海,也是在19歲。
那時候,我有機會去上海參加一個作文比賽,這對于從來沒坐過火車,從沒有出過皖北縣城的19歲的我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
后來,學校安排一個老師帶著我去,可饒是如此,上海街頭仿佛傾斜而來的高樓大廈,紅綠燈前互相沖向對方的人群,甚至是有阿姨出沒的男衛生間,都讓我覺得異常陌生。
那是一個少年的我所不熟悉的世界,要不是老師在,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坐地鐵。
我想,19歲的小郭應該也不會坐地鐵,要不然,從虹橋火車站到浦東新區就有2號線直達,才需要5塊錢,他沒有理由不坐地鐵。
打車,應該是他面對陌生世界的一種自我保護。
我想,他也應該不會使用打車軟件,如果用打車軟件,到浦東新區才需要六七十。更重要的是,即使費用的糾紛,還有平臺可以介入,以保障他的權益。
這些都沒有發生,他選擇了和司機私下談好車費,這是他熟悉的方式。在河南老家,在我們皖北縣城,這樣的方式,每天都在車站門口上演。
他怯生生地站在世界的門口,手足無措,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能把他難住。
他能依靠的,只有在老家習得的為數不多的經驗。
面對陌生的異世界,碰到壞人,并不奇怪。可問題是,碰到壞人后,他沒有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就像有自媒體說的,在西安,的哥收到韓國乘客多付的1600元,警方當天就聯系上司機,盯著把錢退了;
在廈門,臺胞蔡女士多付了144元打車費,民警和交通執法人員僅用十分鐘就幫她把錢追了回來。
而就在不久前,在山西大同,深圳的盧女士丟失了兒童手表,環衛工徒手在8噸垃圾站翻了4個小時,幫她找了回來。
這些還是太久太遠,就在前兩天,就在上海,一臺灣游客將臺胞證等證件錢包遺落在網約車上,向上海警方求助,民警先聯系車主,然后再帶游客前往領取,最終錢包完璧歸趙。
一個讓人不解的問題是,如果19歲的小郭只能得到司機的車牌號,那這位臺灣同胞怎么就能在警察的帶領下,拿回錢包的呢?
或者反過來問,既然臺灣同胞都能在警察的帶領下拿回錢包,為什么小郭就不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拿回他的910塊?
也許只是因為,他不僅不像上面的這些人一樣重要,更是城市規則之外的人,這個世界的規則不是為他這樣的人設計的,他還沒來得及學習和適應這個世界的規則,就被排除在外了。
所以這個世界沒有站在他那邊,所以那些暖心的故事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能帶來一定保障的打車平臺,他可能不會用;
直達又省錢的地鐵,他可能也從來沒坐過;
一個不會打網約車、不會坐地鐵、私下約定價格的人,就是一個可以用合法合規手段忽略的人。
甚至,他那句“能不能給退回來”的卑微語氣,都能成為別人欺負他、輕視他的理由。
知道你不重要,就沒把你算進去,所以就不在乎你。
如果,這個過程中但凡有一個人,對待這位19歲的少年,像對待臺灣游客一樣,他也不會剛和這個世界交手,就敗下陣來。
可惜沒有如果。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發:亮見,ID:liangjian06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