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融媒通訊員張世恩)一場夏雨,諸城錦潤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播種的玉米鉆出了新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伸展著,這是百尺河鎮后桃元網格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我們合作社種植了近2000畝地,得益于合作社優良的水澆條件和科學麥田管理,今年小麥畝產達到了1200斤,相信在我們的經營管理下玉米也會是個豐收年景。”后桃元網格黨支部書記王金生說道。
近年來,我市推行黨建引領股份合作改革,堅持“黨建引領+市場推動”融合發力,推動社區網格黨組織牽頭領辦土地股份型、勞務服務型、資產整合型、生產經營型“四大”類型股份合作社。作為股份合作改革的重頭戲,全市土地股份型合作社81家,共入股土地5.5萬畝,帶動集體增收1686萬元,全市各地探索出了自主經營、社企共建、延伸鏈條等多種發展模式,在土地上做足了糧食文章。
百尺河鎮后桃元網格作為我市率先成立的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之一,按照“整村入股、集體自營”的模式,將全村2000余畝土地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其中1400余畝用于優質小麥育種。在確保村民土地保底收益的基礎上,集體、理事會、社員按照4:3:3的比例進行分紅,去年實現集體增收18.95萬元、群眾分紅14.21萬元。“跟著合作社干,省心又增收,心里特別踏實。”在地頭上忙碌的合作社社員王芳香高興地說。
我市堅持市場化手段、平臺化思維,以黨組織引領合作社為接口,加快推動了工商企業、金融資本、人才科技“三下鄉”,構建“黨組織+股份合作社+涉農龍頭企業”利益共同體。林家村鎮積極構建“一領一辦、兩管六化”農業發展體系,全鎮14家土地股份型合作社流轉土地1.6萬畝,統一托管給有專業技術、有先進裝備、專業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后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耕、種、管、收、儲、加、銷的全過程,去年以來帶動集體增收160余萬元,入社農戶增收480余萬元。
為了提升面粉附加值,我市推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延伸產業鏈條,積極探索面點加工坊等增收渠道。在龍都街道大村社區,董家崖頭網格黨支部盤活集體閑置房屋成立面食加工合作社,進一步延伸糧食產業鏈條,組織9名有手藝的村民純手工制作饅頭、米包、豆包、傳統面魚等特色面點,去年增加集體收入5萬元,帶動群眾入股分紅、打工收入約40萬元,真正實現了“支部有作為、群眾得實惠、集體有收益”的三方共贏。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