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這兩畝地原來是我家的,現在交給村上統一管理,你看地里都長出了‘金果果’。”7月23日,雨城區多營鎮殷家村六組村民邱云提著桶在村里的黃桃基地中穿梭,看著黃澄澄的黃桃掛滿枝頭,她臉上掛滿了笑意。
這片黃桃基地,是多營鎮殷家村和對巖村的“共創基地”。
回顧殷家村的產業發展情況,不少村民認為,春天種點人吃的,夏天種點家畜吃的就行了。村民們對經濟產業完全沒有概念。
殷家村該怎么發展?
最終,在殷家村和對巖村的交界處,找到一處坡度較小的丘陵地帶,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6.3攝氏度,無霜期有310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川農業大學的專家實地考察后,表示適宜種植黃桃樹。
說干就干,兩個村依托雅安市清新之家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開始發展黃桃種植。
“出了家門就能掙錢,還能學到種植技術。”邱云說,在基地務工的這些年她收獲頗豐。
據了解,黃桃種植周期長,從修枝疏花、打藥套袋到采摘分選裝箱,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合作社共流轉115畝土地用來種植黃桃,常年帶動周邊50余戶農戶務工,全年用工超1100人次。平均每天能有150元的務工收入,人均年增收約7000元。同時,村集體也通過入股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共享紅利。
經過八年的精心管護與農技專家的悉心指導,基地黃桃產量持續攀升,今年產量預計達到20萬斤左右,毛收入約80萬元。
有了黃桃產業做基礎,兩個村的“共創”之路底氣更足。
“我們兩個村致力于做大做強‘桃經濟’,目前正在打造‘桃你歡喜’特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多營鎮對巖村黨委副書記劉楷表示。
百畝“金果果”除了線上線下預定銷售鮮果外,兩個村正在探索開發黃桃干和黃桃罐頭等,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瞄準研學旅游的新興需求,積極構建“產業+研學”的融合發展模式。
從村民邱云家那兩畝地長出的“金果果”,到兩村聯手繪制的產業鏈藍圖,從脫貧攻堅之初的產業空白,到鄉村振興中的共富樣本,黃桃樹下的故事還在續寫。
▌記者:胡月、向上(實習)
▌編輯:彭勇
▌責編:陳澤睿
▌審核:徐召紅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有關雨城的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