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融媒鄉村行?雙茨科鎮】萬畝葵花待豐收 節水農業顯成效
水穩定,產業興。民勤縣雙茨科鎮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節水農業,持續擴大葵花種植規模,推進農業用水精細化管理,蹚出了“農業節水促發展”新路子。
近日,在中六村萬畝葵花示范點,成片的葵花已經褪去金燦燦的花瓣,一株株向陽而生的葵花被厚重的花盤壓彎了腰,飽滿的籽粒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再過十幾天,這片由流轉土地孕育出的“金色海洋”就將迎來豐收。
中六村萬畝葵花示范點 黃尖參 攝
“你看這花盤大不大,籽粒還飽滿!” 中六村黨支部書記李海德站在田埂上,端起沉甸甸的花盤,迎著光仔細查看色澤亮麗、緊實飽滿的葵花籽,眼角眉梢都漾著藏不住的歡喜。他腳下的這片土地,曾是村民們零散耕種的薄田,如今通過土地流轉連片成方,鋪設滴灌設施種上了高產耐旱的葵花。
土地流轉與節水技術疊加,最終指向農民實實在在的收益。
“中六村農業種植堅持節水、高效發展理念,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滴灌節水模式,全村種植葵花10060畝。”李海德介紹說, 中六村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致富。作物每畝可節水40方左右,有效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和農業增值雙提升。
葵花長勢喜人 豐收在望 邸海霞 攝
土地“活”起來,農民“富”起來。雙茨科鎮通過土地規模化流轉,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土地資源效益,讓零散的土地集約成萬畝良田,真正讓土地“流”出活力,“轉”出后勁,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雙茨科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通過流轉土地,完善灌溉設施,打造萬畝葵花示范點1個,成為村民增收‘金名片’,鎮上派技術人員全程服務指導。通過推廣膜下滴灌技術,實現每畝節水40方,省工增效,畝產達700余斤,較傳統種植增產20%以上。”雙茨科鎮黨委組織委員劉海瑞向記者介紹道。
土地流轉促規模經營、設施節水推精準滴灌、產業發展興特色經濟……雙茨科鎮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藍圖注入強勁的動能。(記者:梁霞 邸海霞 黃尖參)
編輯:李筱 審校:李玉紅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