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種地全靠自己忙前忙后,現在把地交給合作社托管,不僅省心省力,收入還比以前高了!”說起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新星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今年推出的土地全程托管服務,當地農戶贊不絕口。
近年來,該合作社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范圍,讓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為助力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的重要力量。
在新星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的農作物新品種實驗種植基地,標準化的田間管理讓人眼前一亮。一排排、一塊塊的實驗田長勢喜人,合作社提供從選種到銷售的產業一條龍服務模式。
“今年我們嘗試土地托管后,我不用操心種地,合作社采取新品種、新技術種植方式,省錢、省工,比自己種省錢多了。”農戶趙國良算起了經濟賬。這種“農戶+合作社”的全托管模式,是新星合作社的核心競爭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創新是農業的翅膀”合作社負責人陸小軍說。通過“六統一”管理(統一原材料購進、統一耕作、統一收割、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合作社2024年為服務對象節約成本187.5萬元,帶動周邊260戶農戶種植小雜糧1.2萬畝,戶均年增收超8000元。注冊的“盤龍川”品牌和6項專利,更讓農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年加工小米1000噸以上,實現附加值約150萬元。新星合作社的成功,是原州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切面。
截至2024年底,原州區已有70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年服務面積達154.59萬畝次,覆蓋農戶2.69萬戶,其中小農戶占比超92%。2025年,通過公開遴選確定的63家服務組織,組織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已完成深耕、旋耕等作業近41萬畝次,服務效能持續釋放。 在服務模式上,也呈現出“多點開花”的良好態勢。“農戶+服務組織+基地”模式讓土地入股農戶享受“保底租金+盈余分紅”;“服務組織+村集體+小農戶”模式推動土地集中連片經營,整村托管、按組托管讓規模化種植成為可能;整合資源,實現耕、種、防、收全鏈條覆蓋,農機智能化、精準作業通過實時監測,讓服務更透明高效。
這些創新探索給老百姓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通過訂單托管服務,農戶每畝生產費用平均降低10%;2024年,僅新星合作社就帶動60人就業,人均年收入1.2萬元。如今,原州區正以專業化、規模化服務為紐帶,將小農經營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冷涼蔬菜、肉牛、馬鈴薯等特色產業在社會化服務支撐下加速升級,企業、合作社、村集體、家庭農場等多元參與,形成了“主力+補充”的服務梯隊。
從新星合作社的農作物試驗田,到全區154萬畝服務版圖,原州區正用社會化服務的“金鑰匙”,打開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大門。(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