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電動自行車相關標準政策”新聞發布會,介紹新版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及近日發布的《關于強化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加快新產品供應的意見》有關情況。記者獲悉,新國標修改完善近200個重要指標條目,在生產環節將于今年9月1日起實施,在銷售環節,實施時間為今年12月1日。
圖片來源:工信部
眼下,距離9月1日在生產端實施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僅剩1個月左右,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標準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將在多個環節同步推進。在生產環節,企業需要按照新標準要求進行研發和車型設計,對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進行相應調整,部分企業還需要進行生產線的改造升級。在檢測認證環節,指定機構要按照新標準要求設計新的檢測認證流程、購置設備、申請CMA資質(即檢驗檢測機構認定資質)、更新實施細則等。
新國標在銷售環節的實施時間為今年12月1日,這意味著,所有舊標準車輛最晚可售賣至11月30日。何亞瓊介紹,在流通銷售環節,企業需要建立新的營銷體系、定價策略,并做好與以舊換新政策的有效銜接。在登記上牌環節,也要做出合理安排,通過規范辦理登記,與新標準實施同步推進。
此次實施的新國標將帶來哪些積極變化?相比舊標準,何亞瓊介紹,由工信部牽頭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修改完善了近200個重要指標條目。其中,在降低火災事故隱患和危害方面,通過優化電動自行車防火阻燃技術指標,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車重量的5.5%以下,能夠起到延緩火災蔓延速度、降低燃燒強度以及減少火災發生時有毒氣體釋放量的效果。在減少交通事故風險方面,通過嚴格限制電動機最高轉速等關鍵參數,確保車輛無法超速行駛,同時增加低速運行時轉矩限值指標,確保車輛能夠應對爬坡等特殊工況。
同時,在有效防范非法改裝方面,通過完善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術指標和檢測方法,增加互認協同功能,落實“一車一池一充一碼”,從技術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裝門檻。在提升車輛整體安全性能方面,通過增加對蓄電池狀態等關鍵安全信息的動態監測要求,在銘牌、產品合格證上明確標注建議使用年限等,便于消費者及時識別異常情況并加以處理等。在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方面,通過將鉛蓄電池車型整車重量限值由55公斤調整至63公斤,續航里程可以達到60至70公里,減少充電頻次,提升消費者使用體驗。
伴隨新國標實施,消費者如何識別電動自行車的品質?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一級巡視員李春江支招兒:首先看3C認證,出廠銷售的電動自行車應當獲得認證并在車身上標注CCC標志,表明這輛電動自行車經過指定認證機構的認證,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可以放心購買和使用。第二,要看產品合格證,消費者在購買時可核對隨車附帶產品合格證上的產品型號、整車編碼等信息參數,是否與實車一致。
新舊標準切換,如何平穩過渡也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對此,何亞瓊表示,首先,要加快新標車研發生產,指導企業盡早推出符合新標準的產品并完成認證,同時,建立行業“白名單”。目前,雅迪、愛瑪、臺鈴、綠源4家企業已獲得14張新版標準的3C證書。同時,還要做到強化檢測認證保障,以及在3個月的銷售過渡期合理控制舊標車增量。
(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